共建产业园
石狮市政和产业园,是两地协作的重头戏。
28日,记者来到位于石狮市锦尚镇的产业园,只见一排排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尽管还在建设,但园区雏形已现。
园区负责人说,产业园去年8月动工,产业园整体分两期建设,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30亿元。一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近55%,明年8月将建成。
“一期项目,石狮投资6亿元,政和投资3亿元。这个产业园,是石狮和政和共有的项目,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投产后的收入。”石狮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传标说。
据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介绍,该园区项目指挥部和运营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精人员、少推诿、减环节,快节奏、高效率、强服务。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签字决策、一枚印章生效、一条龙服务的办事原则和一切条件园区提供、一切矛盾园区协调、一切问题园区解决、一切手续园区办理的工作机制。
在指挥部,记者见到政和县杨源乡党委统战委员陈洋芳。去年园区一动工,她就被派到这里,参与园区的项目建设和管理运作。“这里的工业园区运作与管理,高效率的服务理念,灵活的经营意识,让我受益匪浅。”她说。
和陈洋芳一起来的,还有政和县财政局的倪昌丁。他们与石狮市政府、锦尚镇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园区建设的全过程。
在石狮和政和两地的高效运作下,产业园吸引力大增,目前已有68家企业前来对接,经过认真筛选,已确定21家品牌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入驻。
“授之以渔”
两地开展对口帮扶后,石狮市全盘谋划如何加快帮扶,尽快让政和富起来。
首先是“输血”。政和财力弱、产业基础薄,石狮财政无偿补助帮扶资金5000万元。针对政和县基础教育薄弱的
情况,石狮市发动海外华侨和企业家捐建了10所希望小学。此外,还斥资完善政和的公共基础设施,帮助政和建设人民公园、影剧院等。
要“输血”,更要“造血”。针对政和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特点,石狮市协调福建农林大学、美国杜邦公司、石狮海兴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导政和竹产业向下游拓展,提高竹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石狮市是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人力资源需求大。相比之下,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为引导政和富余劳动力到石狮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去年下半年,《石狮市对口帮扶政和县开展山海劳务协作的实施意见》签署,石狮在政和建立纺织服装培训基地,培训石狮企业急需的工人,拓展两地劳务合作。去年以来,两地共举办专项招聘会13场(次),目前,已有697名政和籍产业工人在石狮就业。
在政和的培训基地培训后到石狮品牌企业富贵鸟公司的技术工李铭说,过去在政和打零工,工作不稳定,到石狮后,月薪3000多元,生活改善了很多。希望在石狮这里积累经验,今后找机会回政和创业办厂。
张永宁说,在资金扶持、园区共建、产业对接取得成效的同时,两地还积极拓展其他领域的协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态势。去年以来,双方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次、各层次交流会20多次。在选派2名干部到石狮参与产业园建设的同时,政和还选送4名企业管理人员到石狮的龙头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当地民营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政和县瑞祥竹木有限公司董事长范雪明,就在石狮市富贵鸟股份公司挂职。他说,瑞祥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来富贵鸟挂职,就是要学习它的品牌运作经验和市场营销策略,将富贵鸟的成功经验带到瑞祥。
据了解,今年起,政和还将选派50名干部和企业家到石狮挂职、培训,学习石狮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和能力。(本报记者刘益清何金通讯员王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