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捷说,这些县往往也是水土流失重点区,要打破“越穷越破坏,越破坏越穷”的恶性循环,一要加大扶持力度、力求重点突破,二是要培育群众自觉,强化生态建设。
去年,福建省大力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省级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争取到中央水保专项治理资金2.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5万亩。其中,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完成治理150.53万亩。
林捷表示,今年福建省将再完成23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政和、寿宁、宁化、建宁、清流、诏安、平和、永泰、长汀、连城属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将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给予重点扶助;对未列入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的,将积极争取中央水保资金支持,寻找适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林捷认为,只有让群众看到绿色经济带来的效应,才能让他们从“要我治理”变成“我要治理”。
事实上,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故事已有许多生动的演绎。多年来,福建省通过封禁造林、坡耕地改造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培育出一批诸如建宁黄花梨、平和蜜柚、连城茶油、清流花卉苗木等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当地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钱袋子也充实起来。
林捷认为,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不仅能帮助脱贫致富,也能守护好绿水青山。他建议,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国土厅等部门一起出台优惠政策,优先支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水土保持绿色项目,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形成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