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新“山海经”,晋江长汀共演绎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6

福建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做出关于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晋江市马上行动,提出加强与长汀县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对接,力争当好示范。

下一步,双方将提升产业合作水平,重点加快晋江(长汀)产业园建设,打造福建全省山海协作示范园区;深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坚持“输血”和“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深化人才帮扶合作,开展长汀来晋职业技能培训和山海劳务协作;强化新农村共建,提升两地结对村(社区)共建水平。

事实上,多年以来,晋江、长汀共同演绎的山海协作故事,突破单纯的产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为对口帮扶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从零到八十亿

联系采访晋江天守企业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天守并不容易。除忙于总部的经营管理外,他的心思几乎都花在设在长汀的多家工厂上。

蔡天守还有一个身份——长汀闽南商会会长。

2003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前往赣州市考察投资环境的蔡天守路过民风淳朴的长汀。他判断这是一块投资洼地,当即决定在长汀投资办厂。2004年和2008年,蔡天守先后在长汀创办天守文兴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天连化纤织造发展有限公司。

在这之前,晋江的企业家在长汀设厂是零。

让蔡天守预料不到的是,他的行动,开启了晋江与长汀两地山海协作的大幕。

2005年起,晋江的企业家开始大规模进入长汀办厂,长汀闽南商会也于当年成立。在随后的2006年和2007年,进入长汀的晋江企业每年超过30家。 

安踏、利郎、盼盼……越来越多的晋江名企进入长汀设厂。往往是一家晋江龙头企业过去后,配套企业跟进,带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长汀最著名的鞋服产业集群,就是这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我们在长汀设厂9年来,发展很快,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公司分厂中增幅最大的。”蔡天守说。

蔡天守认为,晋江有资金、技术、人才,长汀有劳动力、土地和区位条件,通过山海协作,两地可以优势互补。

据长汀闽南商会统计,目前,晋江在长汀投资的企业有179家,总投资85亿元,年产值80亿元,年纳税约2.5亿元,解决了当地4万人就业问题,涉及纺织、皮革、机械、食品等10多个行业。

如果说晋江企业扎堆前往长汀投资,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在发挥作用;那么,随之而来的两地政府携手跟进,则是“有形之手”发力。

去年4月,两地政府签订《晋江市—长汀县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书》,正式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

根据协议,双方约定实施五个计划,即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产业合作机制创新计划、生态建设修复计划、新农村建设促进计划和人力资源培训提升计划,以此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验互学、工作互促、发展互利。

晋江与长汀之间的山海协作,从此由民间提升到政府层面。

去年4月,晋江市一次性向长汀县落实帮扶资金800万元;

去年8月,长汀县9名干部分别被到晋江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中心等单位任职;

去年11月,晋江市组织对口帮扶的相关镇村到长汀县开展回访及对口帮扶工作,并向长汀县5个对口帮扶村给予每村10万元资金扶持。今年,5个结对帮扶村已互访5次,落实合作项目5个、合作意向10个;

去年12月6日,双方在晋签订《晋江—长汀产业园建设框架协议》,预计总投资60亿元,由晋江、长汀共同投资建设,启动资金1亿元,5年内开发完毕;

今年5月,晋江市选派两名精通招商、财务的优秀干部赴长汀县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分别担任晋江(长汀)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主任助理。

……

从资金扶助到产业扶持,从人才培养到新农村建设,去年协议签订以来,双方亲密接触,动作频频,晋江与长汀间的山海协作,已全面突破单纯的产业合作,实现了深度融合。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协作,才是真正的“造血”,达到“强筋健骨”,实现长远发展,创造可贵的经验。(本报记者何金通讯员陈文经施鑫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