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平稳发展
孙希有认为,“平稳发展”是对上半年福建经济形势最准确的概括。
第一,整体表现平稳。去年上半年福建省GDP同比增长11.3%、去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4%、去年全年同比增长11.4%,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3%,变化幅度很小。
第二,就业形势较为稳定。上半年,福建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621.25万人,同比增长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比第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05和0.02个百分点。
第三,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福建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涨幅比第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在2.5%以下的增长水平,温和上涨。上半年,福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87.7元,同比增长7.5%。福建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2.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7.3元,同比增长10.7%。
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继续推进。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福建全省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0%降至23.8%。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回升较快。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6%,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同比增长14.7%,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福建全省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687.56亿元,同比增长46.9%,增幅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比重为9.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出口结构优化。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14.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也从去年上半年的68.5%,提高到今年1-5月的70.8%。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上半年,福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8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70.7元,同比增长12.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2.82,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小了0.09。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表现之一是社会公共效益好。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上。上半年,福建全省公共财政总收入1788.75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第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2和0.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1101.10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比第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0和4.5个百分点。
表现之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从1-5月的数据看,福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43,比1-4月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43个和11.34个点;实现利润总额612.23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比1-4月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6和11.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8位、东部地区第5位。38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增速超过20%,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利润总额增速超过50%。同时,企业亏损情况也有好转,表现在亏损额减少、亏损面缩小。1-5月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2.0%,而1-4月是同比增长3.2%;5月末,福建省工业企业亏损面10.9%,比4月末缩小0.7个百分点,也比全国低6.1个百分点。
全年11%目标有望完成
“今年,福建省GDP都在11.3%-11.5%区间上下小幅度波动,按这个趋势来看,福建今年11%增速有望完成。”孙希有认为,特别是去年初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显现,并将对全年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除了原有存量企业,还有增量企业。6月,福建省644家新建投产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5.41亿元,同比增长5.7倍,1232家规模以下提升到规模以上的企业完成产值72.18亿元,同比增长94.3%。这两部分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0.9%,拉动6月工业总产值增长4.1个百分点。
上半年,福建全省新开工的项目有87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65个。孙希有认为,投资是拉动福建经济增长最关键的一个要素,这么多新开工项目对今年经济增长11%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
此外,6月福建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2%,比上月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荣枯分界线2.29个百分点,这说明福建省的制造业经济不但处于扩张区,且有更多企业未来有继续扩张的意愿。(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