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村官异地挂职引来先进村“源头活水”

来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72

今年四五月间,福建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村、社区,选派1725名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社区挂职锻炼。为期1个月的挂职锻炼很快就结束了,但先进村、社区的经验却被挂职书记带回去,传播开,有如“源头活水”,搅得八闽农村“清波荡漾”。

 村官异地挂职开全国先河

炎炎夏日,在龙岩漳平市芦芝乡大深村,不少村民在引水灌溉山头的林木,村支书林接枝说,到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的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挂职后,深有感触,回来就自己带头把林子整了一遍,村里人看到后纷纷效仿。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了使村干部发挥好“领头羊”作用,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行村官异地挂职,各地纷起响应。厦门市按照“选择最好的基地、搭配最好的书记、掏出最好的经验”要求确定了一批挂职基地;泉州市筛选181个受过县级以上表彰、有在建重点项目的村作为基地村;龙岩市落实挂职干部“带一张本地名片、记一本挂职日记、写一篇学习报告、拟一项发展计划、办一件实事好事、留一个良好口碑”的“六个一”要求;漳州市组织挂职干部参与项目建设,掌握项目运作流程。

打开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长期呆在一个村子里,自我感觉良好,挂职锻炼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感到很震撼,过去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在“135”党建工作机制发源地——福州市军门社区挂职后,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莲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道绪说。

异地挂职锻炼,既看到基地村的先进发展方式,感受到了基地村的创业精神,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视野,转变了落后观念,增强了破解难题、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许多异地挂职村官的收获。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支书刘开泉所挂的城厢区灵川镇下尾村,地理位置、村情村貌与东甲村极其相似,而下尾村通过几年努力,成为全国“花蛤第一村”。刘开泉说,下尾村两委干部抓住机遇求发展的意识让他“汗颜”,他将以这次挂职锻炼为起点,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干出一番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业绩。

 增强本领,回乡创业天地宽

在武平县大禾乡大寨村,尽管是农忙时节,村民还是抽时间平整土地,筹建“老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寨位于省道边、乡中心,是乡里唯一的革命基地村,也是高禄运少将的出生地,搞文化活动中心能够辐射周边好几个村,惠及1万多人口。村支书高兴光说,这一创意源于他与异地挂职村支书聊天时受到的启发。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挂职锻炼期间,主动到实地参观学习,踊跃与当地村干部、企业主和村民交谈学习,并参与实际工作,汲取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群众及管理村务水平能力都有所提高。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长泰县陈巷镇苑山村支书叶来全汲取挂职基地村的先进经验,谋划了高端蔬菜种植试点和订单农业的新路子,有效破解本村养殖业、种植业效益下坡的瓶颈。

长汀县馆前镇马坪村支书罗建华挂职庵杰乡涵前村时,积极融入村两委班子,主动参与涵前村的湿地公园和生态护岸项目建设征地、打造天下客家第一漂等中心工作。他说,“一个月的挂职,我自己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得到了提高。”

搭建桥梁,共建互助齐发展

通过村官挂职锻炼,武平县下坝乡福兴村与上杭县下都乡五丰村结成共建互助对子。福兴村发挥产业优势,把五丰村作为仙草、灵芝种植基地,并签订协议保证收购;五丰村则为福兴村提供原材料,解决销路问题。

“特区一个家,山区一个家”。湖里区挂职基地社区与三明、龙岩、思明来挂职的社区已明确建立长期共建联系,双方约定通过QQ、微信等网络手段和相互走访互动等形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互动,真正结成“兄弟村”,为以后的同发展、共交流打下基础。

派出村和基地村充分利用资源、资金、产业等方面的互补特性,建立共建对子,架起沟通联系、项目对接、资源互补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共建立共建对子420个,有13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严顺龙、高营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