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经济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今年上半年,福建经济在东部地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态势向好的同时,来自企业微观层面信息显示,投资意愿收缩,利润空间受限,外需复苏存疑,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相关研究人士认为,当前急需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强化各种要素保障,努力帮助企业减负增收,稳定信心。
民营经济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较高增长区间,好于年初预期目标,呈现出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总体发展稳中求进的态势。
据福建省主管部门预测,上半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延续第一季度增长态势,预计将稳定在11%以上。
“上半年福建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出口领域,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强劲支撑。”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蒋淞卿指出。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民间投资3924.98亿元,同比增长38.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7%,同比提高25.2个百分点。
外需方面,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福建民营企业撑起了福建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占到福建全省出口总额的53%。上半年,福建民营企业出口2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增幅比福建全省平均水平高14.4个百分点。
在福建省民营造船企业集中地区福安,当地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告诉记者,今年协会企业订单回暖迹象明显,1-6月共接到造船订单64艘,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
依靠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出口的强力支撑,上半年福建省民营工业发展态势较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2766.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4%,同比增长14.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
经济下行三大压力值得关注
当前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利润收缩、出口波动加大、投资意愿下降,成为福建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压力。
“企业订单增长,但总体状态是增产不增收,利润薄得像纸片一样。很多企业接下的都是亏损订单,这都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说。
陈苍松坦言,5月以来人民币连续加速升值,出现企业有单不敢接的情况。部分商会企业反映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后续产、销恐难以平衡。
泉州新兴利来化纤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林说,今年公司订单量增长了10%左右,但利润空间更小,同比下降20%;在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下,利润空间一直被压缩。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市场释放“回暖”信号。然而,上半年福建出口增长并不稳固,月份间波动较大。1月、2月、4月,出口增幅都在30%以上,5月、6月增幅达8%以上,3月增幅仅为3.1%;累计增幅也呈现回落趋势。由于汇率、用工、融资等因素制约,再加上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
在出口波动和利润下降等不利因素制约下,部分民营企业“谨言慎行”,投资意愿明显收缩。在福建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泉州市,据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行长许宏图介绍,今年以来,当地小微企业贷款意愿下降,下降幅度约在20%左右。
“稳定预期”需强化三大举措
发展不够、总量不大是福建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保持一个比全国更快一点的经济增速,符合福建实际。相关研究人士指出,当前,“稳增长”关键需要稳信心、稳预期;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激活企业和社会力量,从细微处找增长点。
首先,注重稳定投资增长,特别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意愿和投资潜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文溥指出,福建民营经济占到福建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民企的投资意愿对于福建经济影响巨大。当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盘活闲置土地,保障项目用地;争取信贷政策倾斜,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需求压力。
其次,政府服务“精耕细作”,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收。
近两年来,福建陆续出台20多项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峰谷用电奖励、工业企业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等举措,广受企业好评。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些政策强调通过让利、减负等手段,减轻实体经济的成本压力。今后政府应继续在政策细化方面下功夫,力争做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收,稳定信心。
再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搭建企业急需的转型升级服务平台。
相关企业界人士呼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加快公共创新、公共营销、多元化融资、企业征信等多个公共平台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