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6·18”:创新驱动抢占制高点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7

近日,在福安市湾坞工贸区,福建尤迪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新征的80多亩土地正加快平整。项目一期投资4000多万元,将于年底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万台的生产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混合动力驱动电机生产基地。

“混合动力驱动电机技术今年初荣获福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产品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可节省油耗近30%。”尤迪电机副总经理姜兆朋说,“自主创新,使我们从传统电机企业转型升级,成功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牢牢占据了中国混合动力客车用驱动电机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节油率第一的位置。”

近年来,依托“6·18”平台,尤迪电机与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金龙汽车、福工混合动力等企业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开发出新能源汽车系列电机产品。在省发展改革委“6·18”专项资金扶持下,成果迅速转化,成为金龙、金旅、海格、宇通、安凯等国内众多一线客车制造企业及系统供应商。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已连续举办十届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从政府层面致力于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新型体制机制,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成功探索出技术转移的“福建模式”。

十余年来,“6·18”“五天盛会、常年对接”,为福建省集聚了2000多家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资源,成功对接合同项目2.7万项,带动社会投资6000多亿元。

特别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大企业从“6·18”汲取了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厦门蓝湾科技公司成功转化了国家海洋三所的科研成果,利用海洋生物甲壳、鱼鳞鱼皮等,生产出专门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还被计划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骨营养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企业在厦门建成全球首个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生产基地,年产值超亿元。

泉州泰克通信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北斗水情遥测系统,实现北斗卫星在民用领域的新应用,项目入选2012年度国家火炬计划,成功应用于泉州多个水情监测点。企业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展“基于北斗卫星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科技创新,不仅成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成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通过“6·18”平台,福建全省各地围绕特色支柱产业开展对接,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结构同化、原型复制问题,在福建产业发展的版图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高端、绿色”趋势。

以尤迪电机为代表的一批闽东电机企业突破了人才技术短板,大步迈开转型升级步伐,低能耗、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尽管全球市场低迷,但闽东电机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18.6%,出口量增长高达49%。

泉州微波通信集群企业与国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技术研发公司建立紧密技术合作,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项目达70多项。在传统制造业艰难转型之际,快速增长的微波通信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火车头”,入选国家创新产业集群试点。

国家菌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菌草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研究中心,相继落户福建农林大学。小小菌草变身生态草、能源草,在长汀河田治理水土流失崩岗顽症和西藏林芝米林县高海拔地区流沙治理中一显身手,在“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饲料、生物质能源以及治理水土流失、荒漠与流沙派上大用场,快速在全国近400个县(市、区)推广,并传播到全球87个国家。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升。目前,福建全省已有89%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2012年福建全省高新产业产值首超万亿元。

第十一届“6·18”又将登场。越来越多的国家部委和央企加盟,凸显了“6·18”的吸引力、带动力。50多名两院院士、150多名985高校专家、800多名境外专家学者,将形成“福建智造”的国家兵团、省外兵团和海外兵团,打造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王永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