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总结会议和福建全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会议精神,结合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积极与泉州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商,紧密联系泉州市海洋资源优势与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措施,服务、推动泉州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泉州样本”。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经略海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泉州人发扬“爱拼敢赢”的性格特质,先行先试,按照“海陆联动、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生态优先”的要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泉州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92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440.5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2%。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内贸集装箱运输位列全国五强。临港产业发展迅猛,石化产业产值超过1300亿元,成为国家九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水产品产量超过百万吨,海洋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开发形成沿海旅游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崇武观光、黄金海岸以及深沪湾、青山湾等10多个旅游景区加快建设。临港能源工业、海洋材料、海洋生物等新产业和新技术加快发展。海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13个围填海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有力地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泉州市研究出台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海洋产业体系。每年投入资金,用于开展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上的海域面积比例超过福建全省水平。
《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泉州在福建全省建设海洋强省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临港化工、滨海旅游、海洋新兴产业、远洋渔业等方面对泉州寄予厚望。
下一步,省海洋与渔业厅将与泉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支持泉州海洋强市建设,科学引领泉州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抓好海洋优势产业发展,逐步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临港工业集群、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海洋优势产业。其中,现代海洋渔业将在控制滩涂和浅海养殖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食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服务、海西涉海企业总部基地等产业。
抓好园区项目载体建设,不断扩大海洋经济有效投资。发挥泉州民营经济优势,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海洋开发,加快建设泉州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区、示范区;着力引进一批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海洋科研机构;择优筛选一批海洋经济项目作为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项目。
抓好海洋科技创新,认真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沿海县(市、区)建设海洋科技园区,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院校及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利用6?18等科技成果对接平台,争取更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抓好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科学配置海域资源,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坚持依法用海,依法审批用海,全面开展海砂用海、旅游用海和经营性无居民海岛使用招拍挂工作,逐步推行经营性项目用海市场化配置。
与此同时,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支持泉州加快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发展、共同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给泉州带来更多机遇。还将重点支持、指导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创建和晋江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工作,让泉州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得更远,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