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摸清水情 科学发展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7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经过三年多福建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福建省圆满完成了第一次水利普查任务。这次水利普查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未来将如何应用?在福建省水利普查省级成果发布之际,我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水利厅长魏克良。

问: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完成情况如何?

答: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 2010年7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闽政201018号),标志着福建省水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三年来,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的直接指导下,在省统计局等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福建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以质量控制为主线,依法依规,科学普查,确保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包括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河流湖泊开发治理和保护情况、水土保持情况、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和灌区、地下水取水井专项等八大普查任务。

据统计,整个普查工作过程中,福建全省各级成立普查机构100个,参与水利普查的部门、单位1095个,普查工作人员23000多名,完成人员培训46200多人次。

本次普查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任务,凝聚了福建全省上下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心血。借此机会,向三年来支持福建省水利普查工作的各级政府、部门、单位表示感谢,向工作在水利普查第一线的广大普查工作者表示慰问。

问:水利普查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答:从普查实施情况来看,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普查成果内容丰富。普查成果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水土保持情况,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和灌区、地下水取水井情况,涵盖了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准确判断水利发展状况、分析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水资源调控能力、研究供用水变化规律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资料。二是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本次普查始终坚持以数据质量控制为主线,制定了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案,全员质量控制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做到了普查对象应查尽查、不重不漏,普查内容应填尽填、完整规范,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来之有据。三是普查任务如期完成。尽管这次水利普查是福建省有史以来第一次,且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但因为我们组织周密,动员深入,有关各方强力支持,上下齐心协力,如期完成了普查工作的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的成果验收。

问:这次普查取得哪些成果,今后将如何应用?

答:这次水利普查,全面查清了福建省江河水系的基本情况,查明了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能力,摸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形成了全面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信息库。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高分辨率电子地图上,建立了数字河流水系,标绘了重要水利对象的空间信息,形成了水利对象的空间分布图。可以说,通过水利普查,查清了各类河流、工程基本资料,全面了解了这些点多量大面广,与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河流、水利设施基本情况,摸清了水利家底,填补了福建省基础水信息的空白,完善了基础水信息体系。

水利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目前,省水利厅已做出安排,将充分利用好水利普查取得的宝贵成果,进一步完善水利统计体系,加快福建省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深入研究普查成果,科学编制水利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布局,加快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福建省水利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