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5月20日到26日,行程2800公里,行经29个县市区,察看49个项目。每到一地,当地的主要领导从项目论发展;之后福建省委常委分别对9市1区10个地方从发展评思路;最后,福建省委书记、省长、省纪委书记通过两场总结会,逐一评点其发展思路、问题难点、作风纪律——这就是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开展4年的年中检查,俗称“拉练”。
年年“拉练”有不同——今年特地新增了10名副省级干部对其中10个项目现场论述。从点到面,点睛、分析、建议甚至质疑。
今年“拉练”看转变——从一地看福建全省,从当下看未来。正如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所言:“变在观念、变在结构、变在作风”。
福建每年的“拉练”都像一场“大考”,考各地发展、考各级干部,也同样在考着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自身的建设。
从“看什么”到“看哪个”
与往年相比,此次福建“拉练”时间虽短了近1/3,但49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却更广泛、更丰富。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8个、生态建设2个、农林水5个、文化旅游体育卫生6个、城镇化4个、基础设施5个、民生6个、商务3个,总共8大门类,覆盖了当下发展“五位一体”的全部内容。与第一次“拉练”时几乎全是经济发展类项目相比,折射出福建各地发展中的变化趋势——科学发展的主题日益深化。
绿水绕城,花团锦簇。长4.8公里、占地1000亩的福州南江滨堤外景观整治项目,荷塘、湿地、密林交相呼应。这一派崭新美景的背后,正是福州市围绕全力打造绿城、水城、花城的构想,将改善全市生活居住环境作为全面发展的新方向。去年,福州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
不仅是福州,宁德原来的“老大难”——垃圾填埋场,通过修复整治,既消除了隐患,还成了当地绿色休闲新景观;漳州的九龙江生态走廊与福州的异曲同工,但面积更大、功能更多。
“不单单是经济要发展,让城市更宜居,让群众更享受,这同样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一路走一路看,不少地市领导向记者表示,如果说以前愁的是没有多少经济发展项目,现在愁的不是项目数量,而是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12年福建完成“五大战役”投资超过万亿元。该年度福建省委、省政府50件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部如期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百所农村敬老院建设、提升公交服务优先便民工程等事项均超计划完成。
从“大”项目到“好”项目
在老区上杭县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区,8家已落户的化工企业总投资达100亿元以上,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虽然都是化工产业,但8家企业彼此间形成了完整循环产业链,废液、废渣、废气都能“吃干榨尽”。
紫金铜业每年生产20万吨的铜冶炼产品,其产生副产品80万—100万吨的硫酸,又全部成为生产硫磺产品的瓮福公司的原料。而瓮福公司产生出的两个副产品氟硅酸和磷石膏,又成为山东泰山石膏(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二氧化硫被转化回收率达98.84%、余热再发电年近5000万千瓦、废水循环用作管道输送动力……
不仅是龙岩,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所在的莆田市,越是守着木材进口政策、却越是“抠”着木材原料少用、甚至不用。投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差别化纤维产能企业的赛得利公司,“个头”虽大、“胃口”却不挑,不吃原木,专吃废纸;从福州引进的福人林业,到此之后也改了“脾气”,专吃原木木屑和碎皮。
“要有大项目、更要有好项目。什么是好项目?就是生态更优、占地更少、创新更强、带动更大。”尤权面对干部提出自己的思考:“作为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福建要力争走出一条‘在发展中调整’的路子。”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福建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713.44亿元,连续11个月保持11.3%以上增幅。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福建全省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91.7万亩,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10.5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
从求“时速”到务“实在”
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设区以来,一直以“平均每天投资1个亿,3年完成1000亿”来推进建设。
然而当记者两年内第七次踏上平潭时,惊讶的不是速度而是务实——基础设施还在冲刺、引进的项目还在建设、规划商务中心还在打桩,但当地的小学已全部焕然一新。
每个教室的黑板都是82英寸、可以随时上网、不用粉笔书写的“校校通”电子屏;学校还都装备了10余辆“长鼻子”28座统一校车。“不光是我们学校如此,现在全区的所有学校都是这样建设与配备。”平潭流水镇小学老师说。
资金充足的平潭如此,资金不充裕的将乐县也是如此。地处闽中山区、原中央苏区的将乐县在其万安镇,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开展“幸福成长工程”,为当地留守儿童搭建关爱家园,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亲情室和阅览室,并专门设立生活老师岗位,让离别父母的孩子不离亲情。
“改善民生是党心民心的交汇点,也是作风扎实的最大体现。”尤权一路反复告诫福建全省各级干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生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干一件就要成一件,用不断释放出改革的制度红利推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5月23日,福建福建省委正式出台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意见,要求福建全省各级干部要定期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真正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