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可以活下去的企业活着。”这是承诺,更是一份担当。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受经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福建福建省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凸显,纠纷骤增。2012年,福建全省法院审理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涉企案件就有33719件。
企业,是经济中的最具活力因子。福建省各级法院变思路、留出路、给活路,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为企业转型脱困营造司法“暖环境”。
不到一个月,拿到百万欠款
不到一个月,就拿到百万元欠款,厦门小企业主王新长舒了一口气。
去年,他接下了一家户外运动企业的价值几百万元的订单。为这个订单,他借了不少外债。没想到,日子一天天过去,对方的货款迟迟没有到位,王新每个月要为外债支付不少的利息。在资金压力面前,王新的企业岌岌可危。
“我们小企业可经不起这样被拖欠。”王新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他走进集美法院,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讨回欠款。
不久,他接到了法院的开庭通知。判决效率之高超乎他的想象——就开了一次庭,好几个案件一起批量审理,而且当庭宣判。不到一个月,他就拿到了欠款。
与王新一样,被这家户外运动企业拖欠货款的小企业有86家,涉案金额达10329万元。借助法院开辟的快审快结通道,他们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了及时维护。
评析
记者了解到,让王新们受益的小微企业诉讼绿色通道,已在厦门、福清、闽清、明溪、将乐等地法院设立。绿色通道实行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全程优化一站式服务,避免因诉讼周期过长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法律手段是调节器,司法服务是推进剂,法治环境是竞争力。面对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案件潮,我们唯有转变思路,变被动应对为能动司法,才能实现审判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省高院负责人表示。
据悉,省法院组成智库,制定司法政策,指导各地法院成立专门合议庭、巡回办案点,建立涉重点项目案件快速审判、民生案件协调、新类型案件调研机制,借助司法之力,支持优势企业以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重生
作为福建省唯一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从事玉米深加工的高科技企业,南平市延平区华润玉米糖业公司一度被看好。然而,由于资本结构中民间高息融资占比过大,2011年底,在项目即将投产之时,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危在旦夕。
“因为担忧债权无法实现,债权人中有一部分人到法院起诉,还有一部分准备哄抢企业资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企业主曾权(化名)仍心有余悸。
危急之时,延平法院出手相助。他们在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性查封厂房、设备等措施,防止哄抢;同时,抓住企业项目前景广阔的突破口,召集债权人会议,引导有资信和实力的大债权人吸收小债权,实行债转股参与企业经营监管。变更登记很快办妥,原本资不抵债的企业重焕生机。
“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贸然运用强制措施,无异于杀鸡取卵。而如果慎重判决,维持其造血功能,保存其发展实力,就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主审法官说。
评析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夏先鹏说,法院在审理涉企的金融类、债务类、劳动争议类案件时,尽可能让有市场、发展潜力好的困难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尽可能让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避免倒闭,尽可能支持优势企业以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了给陷入困境但仍有希望的企业留出路,法院不轻易采取强制措施,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扣划资金和扣押财产,不轻易判决解除合同,不轻易动用惩罚措施。
“用我们的行话,这叫‘放水养鱼’。当然,分寸的把握很重要,在‘放水养鱼’的同时,也绝不能让‘鱼儿’溜走。”夏先鹏说。
一席话救活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法院的调解,王先生很可能因为借贷纠纷陷入“滑铁卢”。
因为无力偿还2900万元的民间借贷,王先生被债主董先生告上法庭。如按照正常程序开庭、判决、执行,王先生的企业很可能被查封、拍卖。
但是,泉州市中院并没有一判了之,而是邀请商事调解员龚勤勤找王先生谈心:“你欠债不还,是不是遇到了困难?”王先生终于道出隐情——前年银行银根紧缩,他不得已向民间借款1亿多元用以偿还银行到期借款,本以为还款后银行能再给贷款支持,但银行因没有贷款额度,迟迟不予借款。王先生已经支付了几千万元的利息给包括董先生在内的民间债权人,但要偿还本金,实在有心无力。
“你对继续经营公司有信心吗?” 龚勤勤问。王先生说:“当然!我的产品不愁没销路,如果能挺过这个关口,一定能搏个好前景。”
法官多次调解,最后促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王先生先按月支付利息,延迟支付本金。利用这段时间,王先生选择了最有利的重组方案,企业又活了。
评析
泉州市中院在全国首创商事审判诉调衔接机制,从商会及行业协会人员中聘任14名商事调解员,让这些说行话、懂行情、知行规的经济能人,发挥特有的亲和力、专业性和公信力,一次次地帮助当地民企化“危”为“机”。
对企业来说,遇上官司、对簿公堂是“危”;但能够以和为贵、协商合作,则能转势成“机”。如何化“危”为“机”?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法院探索了不少“诉调衔接、多方共赢”的路子,涉企业诉讼案件的调解率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