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厦台直航滚装轮实货运输拉开序幕。早在4月,厦门也已实现客运滚装船直航两岸。但一直以来,厦台客货滚装直航就有争议。进入实质性运营后,它的拓展道路究竟在何方?
“中远之星”轮厦门—台中/基隆/高雄的常态化运营航权于11月13日获批。11月21日,运载着104吨铜精矿和12吨电业黏合器等实货的“中远之星”轮从基隆港出发,运抵厦门。2天后,“中远之星”轮又从厦门海峡邮轮中心出发,顺利完成到台中的实货运载。这样,“厦门港—台湾岛”直航滚装轮实货运输正式拉开序幕。
事实上,今年4月,厦门就开通客货滚装船直航台湾的航线,但受货运航线核准和揽货等诸因素影响,一直未开通滚装轮的实货运输。“中远之星”轮的货运起航,无疑让厦台滚装业务进入到更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但是,无论是滚装客运,还是轰轰烈烈的货运首航,专家对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厦台滚装客运运输。至于货运,他认为,“还可以做一下,但要等海西规划的通道畅达起来,才会有所改善。”
海上颠簸,客运滚装人少
在厦门开启两岸客滚轮直航后,先后有“台华”、“海洋拉拉”、“今日之星”和“中远之星”等4艘船舶投入运营,有的与台湾本岛点对点直航,有的在澎湖逗留,再航行台湾本岛。
根据厦门客滚轮2009年旅客吞吐量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至11月上旬,这4艘滚装轮共运营36个航班,运载出入港旅客仅6000多人次。
滚装客运运输,最初被认为可以为“赴台游”开辟一条新通道。事实亦是如此,半年多的运营,七八成乘客来自旅行团。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搭船游台湾的广告渐渐失去踪影。
一家旅行社透露,在一次赴台游中,6成以上游客都晕船,“毕竟在海上漂泊这么长时间,厦门直航台中,最快都要4—5个小时,何况航行其他地方。旅行社长期接这样的单,风险也大。”
唐永红分析说,厦门直航基隆等地,海上颠簸时间长达8小时—12小时,都要当天上船隔天才到,条件当然不如先搭船、后乘机的“小三通”赴台。循此道,厦台交通仅需2个多小时,很快捷、便利与舒适。
耗时长、路上颠簸,票价上亦无优势。据透露,在规划、论证客滚运输时,曾要考虑到船票价廉,台湾中南部比较贫困的民众可以搭乘。现在看来,这种思路不太符合实际。对于台胞散客而言,仅“中远之星”轮往台中、基隆的单程票价,约需600元人民币。如果循“小三通”管道,即从台湾出发至金门,再搭船到厦门,单程票价也在660元人民币左右。往返套票价格更低。
只不过,目前惟一可以看到远景是:两岸车辆往来已成趋势。据厦门港口管理局介绍,他们正在积极争取公安部对在厦门港上岸的台湾客滚车辆实施特殊的牌照政策。这意味着,一旦政策允许,未来厦台两地私家车,完全可以通过客滚轮实现两岸自驾。
拓宽腹地,推动两岸货易
“中远之星”轮是海峡两岸最大的客货滚装船,长186米、宽25.5米,共有8层楼,总吨位为26847吨,运载量达到256标箱。 常态化后,“中远之星”轮每周一自厦门发往台中,周二自台中返回厦门;每周五自厦门发往基隆,周六自基隆返回厦门。船班基本“夕发朝至”,承揽货运业务。
据介绍,客货轮滚装货物运输与普通货轮运输相比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通过集装箱车直接装卸。二是可以直接装载有其他完备包装货物。这与一般必须通过集装箱装载的方式相比,可大大节省运输成本。三是滚装轮船班固定化。
在运费报价上,“中远之星”轮集装箱小柜(20尺货柜)需60美元,与其他直航货轮相当。但“中远之星”轮所属的远洋运输公司曾经表示,船班固定对货运帮助很大,当市场知晓率提高后,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业内人士也曾分析,厦台滚装货运业务开启,将极大推动两岸农产品、机电产品的货物贸易,为海峡两岸经济圈的共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唐永红认为,涉台货运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布局有关,货源不少是台商所需零配件、原材料。目前,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仍是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涉台的货运量也集中在上海、广东等地港口。台货运到厦门再分配到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便捷性不够。因为就硬件而言,厦门腹地偏小,福建出省、厦门出市的交通也都不算太便利。
在唐永红眼里,厦门开启两岸货运滚装直航的优势在于———服务于自身的同时,还服务那些无法与台湾直航的地方。前提当然是加快出省、出市运输通道的建设,加快地级市之间高速公路的建设,促使物流更加畅达、高效。(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