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随着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福建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拉练”检查的重要内容,福建全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心,也是创新的源泉。福建省各级坚持重心下移,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管理服务功能,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发明了一项项充满活力的创新之举:发轫于永安市八一村的“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被快速复制;福州 “135”城市社区党建模式,带动着社区管理创新;福建全省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组建基层维稳信息员、维稳群众工作队、网络舆情引导员“三支队伍”,群防群治力量发展至4万多支50多万人;以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人性化服务为重点,福建全省总结推广福州鼓楼区、厦门海沧区“网格化”管理经验,科学划分网格基本单元,连续3年把社区信息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200个社区建成“海西智慧平台”,全面承接政府公共服务……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是服务群众的过程。要把民生优先作为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坚持每年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实实在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回眸社会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福建省始终高扬着“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
从2014年开始,在福建省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将可参加福建省高考,与本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福建省出台文件规定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生活设施用地用于保障房建设的面积不低于30%;提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11项内容,泉州更是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明确24项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让流动人口“落下来、稳下来、融进来”……
同时,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福建省委书记、省长连续14年与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签订综治领导责任书;福建全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市县两级分别绘制了1.67万幅和4.25万幅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有效减少了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全面推行“信访路线图”,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2%……
坚持民生优先,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回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这是福建社会管理的演进逻辑,也是时代发展的动人图景。(包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