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八闽文化,升腾创造活力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2006年,《福建省文化强省纲要》颁发,文化强省建设一路高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福建省更自觉更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推动文化发展内在动力强势迸发,造就了福建精神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2006年,福建省确定厦门为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得益于改革,福建文化事业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力挫坚冰,福建全省出版、发行、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机构、电视剧制作机构、重点新闻网站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福建日报报业、广播影视、海峡出版发行、广电网络四大省属文化集团先后组建,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重组结合,激活了传媒业多元拓展的一池春水。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领军力量。

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加快,让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逐步得以释放,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日新月异。2009年-2011年,文化产业连续3年增幅超过30%。演艺娱乐业、广告业和动漫游戏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福建、走向世界。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文化产品出口5.98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福建省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福建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农家书屋、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覆盖福建全省建制村。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省、市、县、乡、建制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个个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文化低保”、“艺术扶贫”、“文明小戏”、“激情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品牌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越来越多越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迸发出更大创造力。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成为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彰显福建历史文化精神特质中增强文化引导力。

随着福建省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主体任务的完成,艺术家的创作热情高涨,精品力作涌现。福建省连续获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满堂红”,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少数几个连续三届实现“满堂红”的省份之一。

闽台文化交流合作走向多层次、宽领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正在形成。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国家级专业涉台博物馆和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对台交流场馆和基地。文博会、图交会、艺博会、版博会、金门书展等活动,成为闽台文化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

福建,正在更高起点上向文化强省迈进,释放着无穷创造力,演绎出更多的精彩灿烂。

  十八大报告摘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数  说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08.83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

★福建省929个乡镇目前已有840个面积基本达标、功能相对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福建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于2011年底顺利完成,福建全省14415个建制村建成14742个广播室。

★去年,福建全省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场次181212场,完成计划场次的103%。

★“十一五”期间,闽台文化交流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3.89倍。(李珂 整理)

  关键词

  福建精神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去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十六字福建精神,对八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长期的群众实践积累,第一次进行了精辟而准确的概括、提炼与升华,使之成为凝聚福建全省人民智慧、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坚强力量。爱国爱乡,体现了我们对家国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极强烈的责任感;海纳百川,体现了我们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乐善好施,体现了我们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敢拼会赢,体现了我们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自强个性。福建精神是对福建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内生为干部群众转作风、鼓干劲的行动力,激发福建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比学赶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五个一工程”满堂红

今年9月24日,中宣部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晚会,表彰获奖作品和获奖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中宣部组织实施的综合性全国文艺评奖。福建省申报的7部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福建福建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奖。福建省再次实现“满堂红”,即在其所设置的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图书、歌曲、戏剧等6项文艺门类中全部获奖,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少数几个连续三届实现“满堂红”的省份之一。

  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泉州市,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博物馆二楼为该馆基本陈列《闽台缘》的展厅,以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展和临时展览的展厅,《乡土闽台》专题展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

  310行动计划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扎实实施“310行动计划”,即在福建全省重点培育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打造10强文化骨干企业、争取10家文化企业上市。目前,福建省已安排1亿元开展此项计划,评出2011年度福建文化企业十强、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了一批重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

为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福建省加强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将文化产业纳入信贷投向鼓励类行业;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基地、出口产品及贸易等给予倾斜。今年1-8月,金融机构对纳入“310行动计划”的32家文化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7亿元。10月,总规模为30亿元的福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

  激情广场大家唱

2004年,省测绘院干部方鹏凯自掏腰包创办福州温泉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2005年后,随着福州各大公园、广场的免费开放,“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更火热。

如今,该活动风靡福州全城,市区较具规模的阵地有26个,经常性参与的有万余人。文化部门乘势而为,变“领导”为“引导”、从“唱主角”转为“抓协调”,组织实施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今年将完成200个激情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建设。“激情广场大家唱”,成了福州文明创建的一张名片。在今年于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福州市委文明办负责人就此做典型发言,中央文明办负责人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拟在全国推广“激情广场大家唱”的“福州经验”。 (郑晓强 杨颖 整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