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石化项目建设者保质量,抓进度,以一流的质量和速度推进项目建设。本报记者 林熙 摄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热血比拼,也是一场挥洒汗水的激情跨越。
大干150天,1.9万亩海域、1.95万座渔排收海任务圆满完成;2009年5月8日奠基,2010年5月26日全面建设,今年底将试生产,从开工到生产仅3个春秋。
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建设速度之快、进展之顺利,堪称一流;短短时间,一座现代化、世界级石化园区拔地而起,堪称奇迹,罕见于我国乃至世界石化建设史。
一流干劲成就一流速度。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得益于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使命感,埋头苦干、敢拼会赢的精气神;来自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的执行力,勇于创新、敢于问责的机制保障。
敢拼会赢
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历史性机遇化成推动跨越发展的精气神
古雷石化启动项目是漳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
力度前所未有,前景灿烂可期。项目本身及配套工程可谓博大精深——码头、供水、供电、道路、消防设施、安置房……小的不算,仅投资上亿元的配套项目,就有10多个。古雷半岛几无工业基础,一下子承接“巨无霸”项目,难度可想而知,任何一项工程几乎都是从零起步!
如何推进?“非一般的项目,需要非一般的激情和干劲。我们提出,举全漳州市之力,推进古雷石化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扬打好五大战役的精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敢拼会赢。”漳州市领导说。
在古雷,“5+2”“白加黑”早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工作常态,聚合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催动征迁、收海、基建等工作。
“一个人等于一个指挥部”,漳浦县古雷镇民政办主任林锦辉是亲历者。2011年5月3日钻探,5月18日动建,9月28日完成220KVⅡ回路28座塔基建设,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时隔一年,坐在记者面前,一脸黝黑的林锦辉依然清晰记得这几个时间节点。
为保障项目用电,去年5月启动建设41公里长、总投资1.76亿元的220KVⅠ、Ⅱ回路工程,要求今年6月底前送电。工程需要建设200座铁塔,征地600多亩。征地任务落到林锦辉一个人身上。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为繁复。“由于古雷镇人均仅有3分耕地,一个塔基用地虽少,但牵涉到的农户少则四五户,多到几十户,我必须一家一家去谈。”他说。
林锦辉骑着摩托车就奔波开了,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到家,基本上每天都这样。
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位于坡内村的95号塔基。由于历史原因,3亩地竟牵涉到62户村民!一家一家地谈,最后剩下五六户,花了一个星期做思想工作。但有一户再怎么说,始终不同意。“只要他在家,我就去做工作,白天去,晚上也去,前前后后跑了13趟,终于得到他的同意。”林锦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锦辉单兵作战,啃下硬骨头,无一起纠纷。
征地顺利推进,素有“铁军”之称的省第二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夜以继日跟进建设,仅用6个月就完成200座铁塔及线路架设,刷新福建电力建设最快速度。
在古雷项目大会战中,有无数像林锦辉这样的干部冲在一线。
古雷开发区党委书记康溪顺是身居一线的负责人之一,基本上每天一睁眼就忙起来,协调建设,督促进度。为了项目审批,他数次往返北京、福州、漳州、古雷,3年多跑了70多趟北京。有一次,一星期跑了3趟。
雷厉风行
服务项目提质提速,推进项目时不我待,超强执行力成为抢抓机遇的重要保证
“欲成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为。” 在一片荒芜之地铸就石化基地,既要昂扬奋发的精气神,也需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的执行力。
在古雷开发区,有困难找“保姆”,成为很多业主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提出,服务也是生产力,干部职工都要做‘保姆’,推行一线工作法,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贴心服务。”古雷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曾平西说。
“保姆式”服务,打造的是最优投资软环境。通过提前介入预审、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等,项目审批时间大为缩短。PTA项目投产须配套的催化剂项目,今年4月27日报批,当天就审批完结。审批内容更繁杂的海水淡化项目,今年8月27日报批,工作人员连夜加班,第二天就审批完结。
今年7月,省政府出台支持古雷石化基地加快开发建设的十二条措施,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曾平西说,现在到古雷投资的企业,除了必须要走环评等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外,一般可以一站式办理,审批时限从原来的至少半个月缩减到3天以内。
项目审批提速,项目建设也在保质量、抓进度,快速推进。总投资1.47亿元、总长29.28公里的供水工程,2010年9月开工,今年7月31日就顺利竣工通水;11#重件泊位2009年11月开工,2010年5月底完工,当年8月6日成功接卸了PX项目第一件重件设备二甲苯再蒸馏塔……
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负责PX项目最核心的芳烃联合装置和加氢裂化装置的安装,高峰时有3500多人并行施工,涉及多专业、多工种,包括土建、焊接、安装、防火等。而且,加氢裂化装置需要建设的高压管道,压力高达200—300公斤,厚度达40—60毫米。有别于普通管道,这个安装对工艺、质量、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千头万绪之下,如何又好又快建设?“这个项目,我们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之前就编制了详尽的方案,细化流程,统筹人力,分工负责。安装、调试、验收等,一环扣一环,如果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系统就自动报警,重新再来。”公司总工贺汉卫说,“我们坚持,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保证质量和进度。”
细节决定成败,严谨斩获硕果。2010年5月动建的两大核心装置,目前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而兢兢业业的石化建设者也创造了连续29个月、1.3万多个小时安全施工的骄人成绩。回头看,他们的工作量大得惊人——累计铺设仪表电缆3000多公里、电气电缆500多公里,钢构耗材4万吨。
勇于突破
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强化监督敢于问责,机制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攻坚克难 ,勇于突破,离不开创新的工作思维和体制机制。
古雷石化启动项目不仅体量大,而且很多工作是漳州市、漳浦县、古雷开发区从未做过的,没有经验可言。因而,迫切需要拓宽视野,探索新路,建立长效机制,既保障精气神、执行力不是一阵风,也给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009年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队进驻古雷,高峰时期有30多支、1万多人,接近古雷镇人口的三分之一。劳资纠纷、工伤事故、治安事件等矛盾和纠纷骤然增加,一出事必然找到镇里,而镇里本来人手就不够,难以应对。
矛盾不容回避,问题不容拖延,否则必然影响项目建设。面对挑战,怎么办?
2010年底,古雷镇探索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逐步搭建起便民大服务、矛盾大调解、治安大防控等三大平台。“我们将镇里原来的计生服务、调解等职能融合进去,到项目现场集中办公,变‘等矛盾和问题上门’为‘送管理和服务到一线’。关口前移的好处是将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不影响项目建设。”古雷镇党委书记张纯东说。
调解平台整合镇司法、公安及各村调委会资源,聘请6名村主干、社会贤达人士为调解员,让发生纠纷的双方有门可找,有苦可诉,有路可寻。58岁的林民太当过下堀村村支书,去年被聘为调解员后,每天都到中心上班。一年多来,他已成功调解纠纷80余件,涉及金额超1000万元。“现在我做梦都经常梦到自己在调解。”他说。
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发力。古雷开发区对28个配套项目实行挂钩责任制,每月考核一次,年终总评,对考核前两名及最后一名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奖惩,后进人员将被问责。在征迁收海中,漳浦县建立了公开公示、联办联审等制度,确保阳光运作。一次,一位征迁人员没有认真核实,将一个小水池误报为一口井,相关村民得到更多补偿。其他村民举报之后,这位工作人员马上被约谈,之后及时纠正了失误。
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监督、问责机制,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也温暖了民心,赢得了和谐。古雷石化项目启动建设至今,所有项目都按序时进度推进。
大潮起,惊涛拍岸;伟业兴,沧海桑田。
古雷石化项目的磁场效应已经显现。项目所在地漳浦县,原本少有大项目强资本关注,如今,中石化、中石油、华能、华润、中国交通、中建等央企纷纷落子,原本较少布点县域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也接连入驻。
灿烂未来,更加令人憧憬。古雷石化基地已签约央企项目5个,总投资1361.1亿元。其中,中石化16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920亿元;中石油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总投资380亿元;中化集团原油商业储备项目、成品油及化工品仓储项目,总投资60亿元。
这些项目达产后,近中期将新增工业产值3000亿元以上,远期将新增6000亿元以上。2011年,漳州市工业总产值2820亿元。这意味着,“再造一个新漳州”将不再是梦想;“南翼”发力,支撑福建跨越发展,也将成为时代强音。
(本报记者 梁建平 段金柱 阮锡桂 刘国军 雷光美 通讯员 张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