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荔”满枝头——在詹红荔先进事迹鼓舞下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4
一个熟悉的名字不断在众人耳边回响,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久久在百姓心中萦绕,一种荡气回肠的时代精神时时刻刻在激励着八闽儿女不断向前。作为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全国模范法官,作为福建省的全国重大典型,作为源于福建精神并赋予新时代内涵的詹红荔精神,詹红荔先进事迹已走入千家万户,詹红荔精神已深植百姓心中。

2011年8月以来,中央政法委、福建福建省委先后作出开展向詹红荔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福建福建省委通过举行报告会、组织研讨会、出版书籍、筹拍电影等形式推动全国法院开展向詹红荔学习活动,福建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政法委和福建高院通过组织巡回报告、深度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詹红荔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在各行各业掀起学习詹红荔活动热潮。

2011年11月11日,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之后,报告团又奔赴宁夏、内蒙古、江苏等地和省内多个市(县、区)和高校,举办17场巡回报告,以鲜活的事例,从不同侧面生动诠释詹红荔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今年2月,詹红荔精神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热议詹红荔精神——

“詹红荔精神,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忠诚尽责、爱民为民、公正廉洁、开拓创新、情铸和谐。”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说,“詹红荔精神为新时期人民司法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詹红荔的故事,引起了全国模范法官、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的共鸣。“青少年犯罪案件不仅牵动着一个个家庭,而且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身为少年庭法官,她总是在细节上比别人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陈燕萍说。

“如果法官的政治观和职业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人民群众就会对司法失望,对社会失去信心。”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抗美说,“詹红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座丰碑。

福建法院系统持续深入地开展向詹红荔同志学习活动,在凝心聚力上求深入,在学习实践上求深入,在典型带动上求深入,在创先争优上求深入,掀起了敬业奉献、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新高潮。如今,继詹红荔之后,福建全省法院又涌现出了以福建全省优秀法官蔡俊忠,福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吴景星、叶炳坤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在詹红荔精神的感召下,宁德中院下派周宁县李墩镇东山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景星带头深入群众。为加快当地造林速度,他带着炊具、农具、铺盖上山,连续27天住在条件简陋、寂寞空旷的山场。在人迹罕至的地段,荆棘丛生,无路可走,有时为了种植一棵树,他不得不像猴子一样从这块岩石跳跃到那块岩石上。在他的带动下,东山村顺利完成了当年的植树造林任务,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农民们的“绿色银行”。

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一大队副教导员倪伟峰说,“法官妈妈”詹红荔的真情帮教,给予他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他摸索出了一套路子,认为对待这些孩子应有“三个像”:要像老师对待学生般耐心教育;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般呵护关爱;要像医生对待病人般抚平其心灵的创伤。针对解教人员,他也建立了一个QQ群,与他们长期保持联系。如今,在他的帮教下,不少人很快融入了社会,找到了工作,有的甚至当上了老板、村干部。“让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从错误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学会爱家人、爱生活、爱社会,这让我的工作变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倪伟峰说。

漳州市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多元调处中心主任赖水顺,善解百姓“千千结”。在詹红荔的“三三九不工作法”的启示下,他带领中心5名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者结合起来,开创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无缝对接的“漳州模式”。 在他的调解室里,挂满了一墙的牌匾和数个木架的锦旗。几乎每个成功调解的案例,当事人都会以这种传统的方式,表达对调解员朴素的谢意。“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份信任、一份压力,也是一股动力。”赖水顺说,公正是调解工作的生命线。

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李妙金说,詹红荔最可贵、最感人的,是大爱无私的情怀。我们要以她为榜样,在刑侦工作中创新能动执法,全面提升业务素质,提升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省检察院检察官吕小梅说,詹红荔让她深刻感受到法中有爱、法中有情。作为司法人员,职业属性要求我们的职业情感要比一般民众更多。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庄安泰说,詹红荔身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失足未成年人的爱和责任,时刻将群众利益高高举起的品质,给人以启悟。要向她学习,以更多的耐心、恒心和责任心,化解群众怨气,增加和气,让社区更加和谐。(包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