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在建阳市莒口镇后山村优质稻千亩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了29个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质稻新品种、种业及米业企业开发展示的9大品牌系列高档优质米产品。在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现场对接签约仪式上,9批次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种业公司与米业公司、米业企业与种粮大户对接签约,种业公司向农户现场赠送优质稻种子。
福建省2009年启动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郑家团任首席,设推广、栽培、植保岗位专家,在福建全省建立11个综合试验推广站,组织省农科院、农林大学、厦门大学、设区市农科所、省地县种子站、种业米业公司,围绕优质稻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展协作攻关。
与2008相比,今年福建优质稻种植面积由600万亩增加到900万亩,稻米优质率由45%提升到71%,优质稻总产量占口粮消费量由36%提高到70%;优质稻平均亩产达到606公斤,增产21%。另据调查,福建全省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比普通稻平均每亩增收120元。
与会的著名杂交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突破优质稻品种、栽培、推广、产业开发四大瓶颈,天优3301、甬优6号、甬优9号百亩片平均单产分别达886、875和818公斤,甬优9号首次实现部颁一级优质米单产超800公斤,宜优673再生季百亩片平均单产达601公斤,这些高产纪录对保障口粮安全与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2008年福建稻谷消费量779万吨,其中口粮消费优质稻630万吨,而自产优质稻只有230万吨,缺口要从外省调入。为此省里把发展优质稻作为水稻产业体系的建设任务,省级财政4年投资1350万元,助农增收的投入产出比为1:286,带动种业及米业企业投资数十亿元,逐年减少了优质稻谷的调入量,保障了粮食安全。”省农业厅副厅长黄华康说。
据郑家团介绍,体系专家团队突出抓优质稻良种培育、高产高效制种、无公害栽培防病、产业链开发机制、米质评价等探索创新,鉴定了413个自主选育和引进的优质稻,筛选出46个适宜福建种植的主推品种,逐个制定配套栽培技术规范,累计推广测土配方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4695万亩次,生产调供优质稻种子5870万公斤。(黄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