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6公里长的路段,有23公里是隧道;穿行203公里长的路段,有160多座桥梁;路面海拔最高达900多米……这就是宁(宁德)武(武夷山)高速南平市政和县路段的险峻,而在闽北崇山峻岭的山区,这并不鲜见。
“南平地处北承长三角、西联中部区域的通道要地,但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恶劣,多少年来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之称。”南平市市委书记裴金佳对记者说,交通瓶颈长期制约了南平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在福建全省滞后。
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今年10月,宁武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接着是松(松溪)建(建阳)高速公路开通;畅通南下北上的南平,在“十二五”建设中迎来跨越发展新机遇,裴金佳介绍道。
宁武高速东端穿过鹫峰山脉,北端分水关也是高山深谷,被称为福建省高速公路地形最复杂、工程最艰巨、施工难度最大的建设项目。记者从宁武高速建设指挥部获悉,这一项目路线总里程达203公里,土石方就有6540万立方米;若是堆成一米见方的长堤,可以绕地球1.64圈。
宁武高速建设指挥部政和代表处副主任陈存恩说,由于不少隧道、桥梁要穿行在深山中,施工场地不得不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甚至是在十分陡峭的山崖边。
“刚动工建设的时候,没有路,大米、蔬菜就靠人工一筐一筐背到山中,一些合同路段甚至连施工设备也得拆散了靠人力扛进山去,再组装起来。”陈存恩回忆道,许多合同路段开一条施工便道,挖山炸石,就要花三五个月。
经过三年的鏖战,宁武高速终于即将通车。13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路面已经全面铺完,工人们正在完成收费、监控、通讯系统的扫尾工程。“10月份通车没有问题”,陈存恩说。
宁武、松建两条高速公路通车后,政和县的交通区位发生重大改变。政和县县委书记廖俊波说,如今政和到宁德三都澳海港仅150公里车程,由闽北最偏僻的县变成闽北距离海港最近的县。
宁武高速公路由东至西贯穿闽东、闽北和赣东北地区,建成后将是闽浙赣相邻区域间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纽带,也成为中西部内陆腹地和闽北山区通往沿海港区的快速通道。
据南平市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介绍,南平市境内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4条,在建4条,其中年内通车2条;到今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757公里。今明两年还将开工建设延(延平)顺(顺昌)、顺(顺昌)邵(邵武)、南平联络线等3条高速公路。
“到‘十二五’末,南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中心城市与县(市)形成2小时经济圈。”南平市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铁路、机场建设方面,南平市同样迈开了大步伐。峰福铁路(横南铁路、外福铁路福州—南平南段)电气化改造竣工并投入运营,向(向塘)莆(莆田)铁路南平连接线外洋段竣工通车。
2010年4月开工建设的合(合肥)福(福州)高铁进展顺利,预计2014年建成。据南平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介绍,通车后,南平到北京直达约6小时,到上海只要3个多小时,南平到省会福州市不到1小时。
武夷山机场扩容改造项目已经开工,武夷山“陆地港”项目首期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新机场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南平市市长林宝金说,在“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交通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11条高速公路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里程突破1000公里;5条铁路列入新一轮海西铁路建设规划,新建和改造里程突破1000公里。
立体对外通道的加速建设,给地处深山的南平各县(市)区带来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机遇。既有绿水青山又加交通便利,南平近年来逐渐成了招商引资有吸引力的“磁石”,后发优势、生态优势越发显现。
“在宁武高速公路政和互通口外2公里处,政和县规划了启动区3000亩的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今年7月已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廖俊波说。(汤华、沈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