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时45分许,铜砵村村口锣鼓齐鸣,鞭炮阵阵。谢长廷夫妇一行一下车,两名小学生献上鲜花。谢长廷夫妇在宗亲团的簇拥下步行前往距今已有214年历史的谢氏宗祠——五常堂。谢长廷夫妇踏入宗祠,迎面而来的是谢氏宗亲用红盘子端来的一杯杯金枣甜茶。
五常堂里,身着正装的谢长廷夫妇一行在右侧落座。在他们背后的墙上,挂着谢长廷此前写的“宝树同根”牌匾,“宝树”是谢氏的堂号。谢长廷的先祖于清嘉庆二十年(1851年)迁居台湾。
16时许,祭拜仪式正式开始。“今日,东山县谢氏五常堂第16世裔孙谢长廷宗长伉俪及台湾宗亲一行亲临祖地认亲拜祖,五常堂红灯高照,红烛双辉,乡音乡情,情浓于水。”身着唐装的谢氏宗亲用闽南话朗朗诵读主持词。
鸣炮、起鼓、升旗、致欢迎词、开香……谢长廷伉俪、亲属和陪祭宗亲就位,全体肃立,上香、祭拜……
在谢氏宗祠门口,面对众多记者的话筒,谢长廷说:“大概6年前我就托人寻找祖籍地。感谢东山谢氏宗亲会和当地政府帮忙。没有祖先就没有我,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这是一个好风俗。我今天特别来这里看看,刚才这些宗亲这么热情,我非常感动。”
说到“这些宗亲”时,谢长廷特意用闽南话重复了一句,“真热情,我很感动。”
谢长廷几次用手帕擦拭眼角,这一幕被诸多记者看到,询问他是否“近乡情怯”“血液有没有沸腾”,谢长廷表示:“其实有点感恩。当年没有祖先那么辛苦跑去台湾,今天就没有我。这里两个祖坟是我们去台湾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想到这个会充满感恩。”
铜钵村五常堂谢氏宗亲理事会会长向谢长廷敬赠东山贝雕通花宝瓶。在互赠礼物后,谢长廷挥毫为宗亲们留下“追远厚德”的墨宝。
随后,谢长廷夫妇一行驱车来到“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介绍“寡妇村”的由来:1950年,国民党退败台湾时强抓壮丁,一夜之间,只有200多户人家的铜砵村被抓走147名青壮年,91名铜砵村年轻妇女与丈夫离散,成了“活寡妇”。
面对一系列老照片、老物件,谢长廷表示:“这些是大时代的悲剧,我们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再发生……这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要和平,不应该让这种悲剧再在任何家庭发生。”
在沉重的历史介绍后,黄镇国表示:“两岸三通后,很多台资企业来这里办厂,发展不错,希望谢先生多来看看。”
“这里比我想象的进步。本来以为铜砵村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渔村,实地看起来其实不错,也很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现在进行时,还在不断建设中。”谢长廷说。
结束参观后,谢长廷在寡妇村展览馆门口说:“这次来看我的宗亲,来祭祖,又因为就在铜砵村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来看寡妇村展览馆。两岸即使有不同意见,我们希望不要制造新的误解,能够直接沟通,建立互信的管道。”
临上车前,谢长廷又说:“我们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要做对的事,祖先才会因你而光荣。”(本报记者 林娟 通讯员 谢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