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闽都月色分外明——央视秋晚烙上“福建印记”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1
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举办地花落闽都福州。9月30日晚8点到10点,全球华人通过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央视一套香港版、四套欧美版、中国网络电视台等7个频道共赏闽都中秋月。

探访台前幕后,记者发现,无论是歌曲的选择、流程的设计、舞台的布景,还是演职人员构成,今年央视秋晚都打上了“福建印记”。

歌声里流淌着乡土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当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深情唱起《乡愁四韵》,现场全体观众屏息倾听。悦耳的歌声伴着华人顶尖小提琴家吕思清的琴声,在闽都迷人的月夜中如水流淌。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祖籍永春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诗篇《乡愁四韵》,后经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谱曲,传唱开来。有亲人在台湾的福州“80后”女生谢婷告诉记者,听了这首歌,她更深刻地体会到台湾亲人对大陆的乡愁。

除了《乡愁四韵》,还有多首歌曲也充分体现闽台同本同源、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比如台湾知名艺人费玉清所唱的《月下待杜鹃不来》,即为近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齐豫所唱闽南语歌《海海人生》最早在台湾中视唱红,后在全世界华人中广泛传唱;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歌曲《那些年》,是新近红遍两岸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题曲。

“福建是全国第二大侨乡,80%的台胞祖籍是福建。”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主持人鲁健这样解释晚会的歌曲选择。

为体现福建鲜明的侨乡特色,晚会还特别安排泰国的新生代明星马里奥和Pchy合唱经典华语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唤起全球华人的情感共鸣。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过中秋节。”来自香港的主持人陈启泰说。有福建籍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饮茶。首次在秋晚中安排的“茶叙”环节和茶艺表演,是晚会的又一鲜明“福建印记”。“福建是全国闻名的产茶大省,很多人对福建的认识是从茶开始的。”晚会总导演周晓岚说。

舞台上下涌动着闽都意

晚会美轮美奂的舞台上,也处处有“福建印记”。

斗檐拱角的镇海楼、白墙黑瓦的三坊七巷、华盖亭亭的古榕……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闽都标志体现在舞台背景中。在皎洁的超级大月亮屏幕上,则不断变幻出现南后街、乌塔、茉莉花等闽都的代表意象物。当凤凰传奇组合唱着《秋画》从水景舞台行船而出时,映衬着身后的水榭戏台和身前的一池荷花,让人恍若置身福州安泰河畔。

在晚会第一个节目《问明月》中演唱的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和李宗盛合唱《壮志在我胸》的福建籍奥运明星,这些本土明星的出场在现场掀起一次又一次高潮。台上台下,本土的演职人员都在生动地诠释着福建精神。周晓岚说:“福建的演员太可爱了,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感谢福建的演员们对本次晚会的贡献与支持!”

来自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武警文工团、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省京剧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州市歌舞剧院和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等艺术院团的300多名演员担纲群舞、合唱等演出任务。连续半个多月来,他们天天泡在排练场,每天排练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福州市组织的300名青年志愿者则在半个多月来承担了接待、票务、发放物品等大量繁重的会务工作。“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向全国、全世界介绍美丽的福建。”来自福州教育学院大二学生范贵平说。(林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