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居住在偏远山村和偏僻海岛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为帮助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从1994年开始,福建省组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搬迁移民计划,称之为造福工程。
造福工程自实施以来,每年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因“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德政工程”。截至目前,已有5300多个自然村、近70万人整体搬迁至集镇、工业园区、中心村等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水平较高的聚集地。
2010年6月,南平、三明、龙岩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洪灾,许多村民家园被毁。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南平灾区调研时强调,灾后重建点的建设一定要立足长远、统筹考虑,紧密衔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改造和当地产业化进程,并将灾后重建的农户纳入造福工程。
由此,造福工程内涵更为丰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11年7月,福建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新时期造福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注重统筹、做好规划、搞好试点,不断完善造福工程的各项政策举措,积极稳妥推进这一惠民利民重大工程建设。随后福建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十二五”时期“造福工程”的指导意见》,受益人群范围扩大,财政扶持力度也大大增加。
今年,造福工程被列入五大战役,在去年搬迁10万人的基础上,将至少再搬迁10万人。新一轮造福工程提倡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并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其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搬迁范围扩展至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石结构房搬迁安置、省级试点小城镇的旧村复垦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等七大类。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各地还积极探索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工业园区相结合等搬迁机制,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截至5月25日,福建省已落实搬迁对象9.45万人,占年度任务的99.5%。(汪洁 吴柳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