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这些惠民便民举措百姓叫好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3

日前,福建省委农办、福建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外事办、福州海关、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电力公司、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8家单位的领导就本单位在省直机关“学厦航、打造优质软环境作表率活动”中的开展情况,做客东南网“东南会客厅”,与广大网友交流分享入选十佳举措台前幕后的故事。

  信息化打开福建“三农”之窗

  嘉宾:兰斯琦(福建省委农办副主任)

  入选举措:推广“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由南安市兰田村自主研发,是目前较先进、便于基层和农民群众使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福建省委农办”)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的议事协调办事机构,承担了农村政策研究、农业农村专项工作和农村改革试点等工作。因此,老百姓们常把福建省委农办称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总参谋。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管理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委农办以敏锐的工作嗅觉,意识到信息化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于是提出了“推广‘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这项举措。

据福建省委农办副主任兰斯琦介绍,“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出至今,已发布村务公开信息189万余条、农产品信息875万多条,培训专兼职信息员43790人,提供就业岗位43790个,每月网上购物、农副产品销售、代缴费用、家电建材下乡等服务实现成交金额2.1亿元。

南安市兰田村农民阿庆伯利用“世纪之村”平台卖起了土鸡蛋。在没有“世纪之村”平台之前,阿庆伯家的土鸡蛋销售范围基本不出村。自从“世纪之村”农家店落户兰田村后,阿庆伯家优质的土鸡蛋销路广了,销量高了,价格也更好了。除了土鸡蛋,还有很多农产品都利用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卖了好价钱。农民们被信息化武装起来后,眼界更宽了,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访谈中,兰斯琦副主任说:“通过‘世纪之村’平台,福建省的涉农公共信息资源得到了整合,不管是省内的还是省外的、甚至是全世界的网民,都能在‘世纪之村’平台上查到福建省三农领域的信息,这就为大家了解福建、特别是了解福建的农业农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窗口。”

  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利企利民

  嘉宾:余军(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

  入选举措:强力精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

通过强力精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审批项目大幅度精减,审批流程和时限明显缩短,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福建省发改委”)是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节部门。余军副主任说,打个形象的比喻,发改委相当于省政府的“参谋部”和“作战部”,主要职责包括规划编制、体制改革、经济形势分析、投资管理、重点建设、利用外资、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等。

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在优化软环境的过程中,福建省发改委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精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

关于这个举措,余军副主任举了一个例子。福建省发改委的企业投资备案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土地预审,之前都属于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申请人需要到福建省发改委和省国土资源厅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通过“强力精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之后,这两项审批同时下放为县级的审批项目,申请人只要到当地的县行政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完毕各项审批手续。

经过精减,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724项减少为379项,削减47.7%。省体育局等9个部门经清理后成为“零审批”部门,省外事办等8个部门仅保留1项审批事项,省信息化局等6个部门仅保留2项审批事项。此外,福建省发改委等7个部门这次审批事项精减幅度均在60%以上。

余军副主任说,强化精减行政审批事项,有四大好处。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决策权;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投资软环境,保障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有效地防止了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闽台优势创两岸农业共赢

  嘉宾:陈绍军(省农业厅厅长)

  入选举措:服务台农创业

近几年,福建省对台农业合作原有的一些资源优势相继弱化,给台资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压力。省农业厅适时提出“服务台农创业”这项举措,为台农创业提供真心贴心的服务,这也是引商、安商、富商的有效途径。

福建省有3000多万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如何确保农业的良性发展?省农业厅确定了“稳粮、增收、提质、保安全”的良性发展思路。

陈绍军厅长说,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的特色,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2009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在闽创业的台农兄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特别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农电价优惠、减免行政性收费和创新金融产品等政策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近年来,省农业厅不断加大闽台农业合作专项的扶持力度,专项资金从2009年的200万元增加到2012年6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品种引进、推广、示范及培训等项目建设。通过在省、市及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服务机构,成立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服务中心,为来闽从事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台湾同胞提供咨询、信息与协调等服务。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以生产台湾高山茶而著称,茶品质很好,但因地处内陆山区,了解的人不多,茶叶销售不尽如人意。为了扩大宣传,帮助台农解决销售困难,今年3月,省农业厅与媒体联合举办特卖活动,协助台农开拓茶叶市场,使得永福高山茶销量明显增加。为此,台农朋友很感动,衷心感谢省农业厅的惠农政策。

目前,福建全省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都设立了创业园管委会,台农服务机构热心服务,真心实意地帮助台农台商企业发展,把台农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很多台农也都把福建当成“第二故乡”。

  为民企搭建通向世界的桥梁

  嘉宾:唐圣福(省外事办出国管理处处长)

  入选举措:集群式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

“集群式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内容:一是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人员申办因公出国(境)证件;二是积极为企业人员出国(境)争取签证支持与便利;三是扩大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服务,实现省市县三级企业全覆盖,积极为企业办卡用卡提供便利服务。

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省民营企业对“走出去”的需求持续增强,但由于民营企业人员使用的普通护照,持有人较多,难以达到一些国家出国签证门槛的要求,民营企业常常遭遇“出国难”。

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省外事办”)作为统筹福建全省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为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推出服务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措施,该举措为民营企业成批成组“走出去”,寻找经贸商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去年以来,省外事办根据了解和掌握的海外商业信息与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状况,积极促进茶叶、小电机、花卉、船舶修造等产业集群式“走出去”。漳州开发区德兴实业有限公司是主营果蔬、水产品保鲜加工与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在省外事办未开通APEC商务旅行卡以前,公司常因办理签证时间长、被个别国家拒签等原因,无法及时派人到产地国验货或到出口国处理产品质量纠纷而遭受经济损失。APEC商务旅行卡推出后,省外事办把德兴公司列入首批办卡企业,先后为公司董事长等11位高管办理了商务旅行卡,使得公司避免了由于误时造成的损失,确保了业务的顺利开展。公司还于近期收购了日本东京的一家果蔬加工物流企业,增强了参与日本市场竞争的实力。

省外事办唐圣福处长告诉网友,APEC商务旅行卡是一种国际旅行证件,具有“一次签证使用三年”、“一卡通十五国”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APEC商务旅行卡申办数量1011张,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优质高效的外事服务方便了企业出国拓展商务,全年有上千家民营企业循因公渠道“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