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福建省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尽心参政履职,同心服务大局,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500多项课题调研、2040多篇调研报告、330多件大会发言、710多件集体提案,4.518亿元的个人和企业捐款、487场医疗义诊,23.817万群众受益……这一组数字,串起了福建省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不平凡五年。
议政建言谋发展
5年来,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始终围绕大局,谋大事、议大计,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合作、联合调研、专题论坛等,提出了许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民革福建省委会《关于进一步发挥“海西经济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先行先试作用的建议》被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中央评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建言献策优秀成果”,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民盟中央根据民盟福建省委会的《福建省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形成了“关于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应享受中西部倾斜政策的建议”,促进了福建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享受中西部政策的落实;民建福建省委会《关于扶持发展技术经纪业,服务“6·18”的建议》,促成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的组建;民进福建省委会《关于大力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十大文化产业;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加快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跨越发展的建议》,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关于建设海峡文化,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建议》被中共福建福建省委举办的“迎接党代会,建言福建发展”活动评为十条好建议之一;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对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业的建议》,推动福建省设立6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风险投资拓展了渠道;台盟福建省委会的《关于在平潭设立两岸特色的海关特殊监管试验区的设想》,为中共福建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决定把平潭建设成为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各民主党派发挥政治优势,争取高端推动。5年来,先后争取了57位党派中央副主席以上领导169次亲临福建调研视察,促成民主党派中央在中央高层协商会和全国政协大会上为加快福建发展提出政策建议,20多项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采纳,为福建发展争取到更多有力的支持。5年间,福建省各民主党派报送的调研文稿,有32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29件得到省级领导批示;提交的718件提案,30件被列为重点提案,65件获优秀提案。
关注民生促和谐
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最为老百姓所关心,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各民主党派情系民生、关注百姓,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反映民意,在促进就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民革福建省委会提出《关于厦门—金门一日游先行先试的建议》,在中央领导、公安部、国台办和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厦金一日游”于2011年6月13日开通;民盟福建省委会《关于在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设立火车票联网售票点的建议》,解决了当地1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购票难的问题;民建福建省委会《关于当前国家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引起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关于《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建议》、《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有关建议》、《加强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分别被列为2008年、2009年、201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台盟福建省委会《关于未雨绸缪谨防2009年春节欠薪潮的建议》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关于规范殡葬行业管理的建议》得到了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民进福建省委会《构筑多层“安全防护网”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得到多位福建省领导的批示。
省各民主党派还及时将基层组织、党派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发现的问题、建议,通过信息反馈给党政部门,畅通和拓宽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助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作出了贡献。
打造“同心”品牌服务社会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实践。5年来,省各民主党派始终以保障改善民生和帮扶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重点,积极参与打造“同心·海西春雨行动”品牌,组织引导广大成员关注民生、回报社会。
民革福建省委会成立福建省逸仙教育基金会,募集750万元资金和价值9万余元的教学用品,定向扶持福建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民盟福建省委会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举办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2000人次;民建福建省委会引导会员积极投身“思源工程”,认真办好“建华课堂”福建分课堂,受训人员3000余人次;民进福建省委会开展“彩虹行动”,把参与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作为支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免费帮助培训贫困地区的小学老师;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开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环境健康与宣传周”主题活动,每年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组织开展208场健康咨询、医药下乡活动,受益群众15.4万人;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发挥侨、海优势,创建“致公”品牌,致力于扶持福建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已在福建全省创办“致公小学”5所;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分别与南平、漳州市政府签订九南、九漳经济科技合作协议,搭建九三学社与地方合作平台;台盟福建省委会持续在贵州毕节地区参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在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中,各民主党派引导成员践行福建精神,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2010年闽西北遭受特大洪灾,各民主党派第一时间联合选派卫生、农业专家赴灾区为群众义诊、指导灾后恢复生产;第一时间发动成员和机关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组织书画家参加抗洪救灾专场笔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5年来,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开展三下乡、医疗义诊487场次,受益群众23.817万人次,共捐献价值4946.1万元药品、商品;举办农村培训班、讲座141场,培训1.6万人次;捐建同心水窖114个,价值114万元;共建同心林1000亩;在各类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慈善活动中捐资、捐物4.518亿元。
先行先试拓展对台交流
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团结联合各界人士,积极开展对台交流。
民革福建省委会以承办海峡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拓展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及台湾高层人士的交流交往,为两岸政党交流进行有益的尝试;台盟福建省委会坚持对台联络“专、精、深、久”的工作方针,通过主办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纪念台湾光复65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两岸经济、文化、教育、农业等领域的交流研讨和两岸民众的热络交往;民进福建省委会举办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趣味篮球和艺术剪纸交流会、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召开海峡农业科技论坛等,不断加强与台湾中南部民众、青年学生、专业界人士、少数民族等群体的交往,积极探索两岸合作的具体形式。
整合资源,深化对台品牌效应。民建福建省委会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连续5年精心打造的海西物流论坛已列入“6·18”的重要项目和国台办的重点交流项目,今年被列入海峡论坛分论坛,较好地服务了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依托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坚持开展深入务实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和合作中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组成部分,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已成为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知名平台;台盟福建省委会连续5年承办的台南大(中)学生海西乡土文化研习营,共邀请台湾南部310名学生来闽研习祖地文化,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5年来,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共开展对台交流353场次,邀请和接待海内外台胞10588人次;不定期组团或参团赴台参访。通过双向互动,扩大交流规模,拓宽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