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谋发展 惠民生 得民心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9

激情飞扬的红五月即将过去,我们正唱响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曲。

一个优美的旋律,表达着百姓幸福的心迹——执政为民,民生优先。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福建省委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得实惠。

去年的民生数据还让人记忆犹新。福建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超收部分的70%用于集中解决民生问题,福建省进一步把资源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

今年的民生答卷更加温暖人心。1-3月,福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9%;财政总收入727.52亿元,同比增长14.7%。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前4个月,福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2%,工资、养老金和退休金等收入增加明显;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6.2%。八闽大地上,广大民众再次感受到了三项指标同步增长的幸福感。

  抓牢发展促民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的同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成为决策层共识。2010年7月,民生工程战役被列为五大战役之一。2010年11月,民生工程再添便民商业网点、公厕建设等十项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2011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全年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增长12%。2011年9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再次把改善民生摆上突出位置,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年初,农林水利、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事关民生的项目,被纳入五大战役实施范围;5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助残、养老、社保、安居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惠农政策、平安建设等领域。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是无源之水。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向福建全省人民承诺:在福建全省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同比增长11%的基础上,将力争增长12.3%作为奋斗目标。

“民生就是内需,就是消费。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会拖经济的后腿,还会持久、有力地拉动经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评价说,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民生的改善,将大大解除百姓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进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动经济高质量迅速增长。

  民生工程结硕果

理念升华,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效更加彰显,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扎实推进。

2011年3月13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全面覆盖福建全省,这一原计划“十二五”末实现的民生承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提前兑现。截至今年4月底,福建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数1259.56万人,参保率83.56%,累计发放养老金26.05亿元;福建全省完成投资5.6亿元,用于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年度计划的67.9%。

为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困难而失学,近年来,福建全省一般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1.2%。重建校舍,增加学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至2011年,福建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已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为继续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今年初以来,福建全省新建校舍项目累计开工面积18.4万平方米,到位资金3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

继在全国率先实现福建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后,2011年,福建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至200元。基层特岗医师计划,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提升,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前4个月,扩充床位资源已竣工34个项目,新增床位1334张。

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福建省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26.92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责任目标。今年国家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16.17万套,基本建成13万套,加上往年结转在建项目,总在建规模达36万套,规模为历年之最。1-4月,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已到位90亿元;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9.17万套,开工率57.73%;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67万套,基本建成率51.34%。

“菜价保卫战”又有新招。2010年打响这一战役后,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稳定主要食品价格十项措施,建立控价长效机制。今年5月,省政府下发《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在价格波动期,平价商店销售的平价蔬菜、水果销售价格应低于当地同类市场均价15%以上,粮、油、禽、蛋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应低于当地同类市场均价5%以上。1-4月,福建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水平(CPI)较上年同期上涨3.2%,涨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多年的造福工程持续造福,治理“餐桌污染”,提升公交服务优先便民工程……

民生工程硕果累累,成就了一个个“民心工程”。

  改革创新增活力

5月24日,被称为“政务超市”的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从去年5月10日动工算起,这个总建筑面积达7.7万平方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只用了5个月就封顶了,2个月完成进驻单位布局、系统调试,每一环节都体现了高效。中心最终将容纳81个部门,开展557项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集约化办公,将有效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大大方便企业和群众。

创新社会管理,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

秉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各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让更多的阳光洒进人们心中,百姓幸福指数继续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的12580海西求职平台,是全国率先建立的新型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超过150万个。去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一系列举措,抓项目、办企业,减免税费、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惠民生。

为帮助小微企业缓解招工难,近期福建省将在每个设区市举办2-3场小微企业专场招聘会,并出台利好政策。如,小微企业引工招工可获得比其他企业更高的财政补贴,与小微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可获得奖励,对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合理增长员工工资的小微企业予以奖励。

民生不分地域。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省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福建籍学生,可在福建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异地高考的实现,对推动解决城乡二元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民生举措不断出台、民生承诺陆续兑现中,我们走过了这个春天,心头充满暖意。

走过这样的春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执政理念在提升,党的优良作风在发扬光大。(郑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