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国门卫士”:服务福建新跨越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3

  个性服务

初夏的宁德核电工地,正是设备安装调试的高峰期,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12日,福建检验检疫局(下简称“福建局”)下属宁德局工作人员章海鸿等人正与施工方一起,对一组循环水泵进行安装过程中的性能监测。数日前,这套总货值400多万元的设备刚从美国运抵,从开箱、包装防疫、查验设备……他们始终不间断跟踪服务。

“核电项目对进口设备要求高,为确保安全,我们随时待命、全程跟踪。”章海鸿说,2007年来,福建局共受理宁德核电报检的进口货物417批次,货值3亿美元。其中,有7批、货值704万美元的货物不合格,在他们的配合下予以退运,成功进行对外索赔。

郑兵是宁德核电公司合同科负责人,他深知核电工程对工期要求之高,“设备进来就得及时派上用场,一刻也浪费不得……现在工程进展顺利,真得感谢福建局‘量身定做’的通关方案。”

宁德核电需从欧美、日本等地进口总货值近40亿元的机电、仪控等设备。正常情况下,进口商品需在各口岸报检、查验后方能运往目的地,“在口岸查验难免耽误工期,加上一些精密设备拆箱后再运来这里,风险很大。”郑兵说。

项目开工伊始,经调研,福建局及时了解了情况,并主动牵头各部门、口岸各分支机构协调。短短数日,针对宁德核电进口货物的“口岸报检—口岸放行—目的地检验检疫”的方案便出炉了,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货物在进货港区与工业园区间的无缝对接。“每批货至少节约2-3天的通关时间,还为我们免去口岸报检的差旅费及口岸滞留费用。”施工方中广核工程公司物资科科长邵爱平说。

“大型项目早一日投产,就早一日见效益,为此需要我们主动站位,先行先试。”福建局检验监管处处长林小峰表示,针对核电项目一些进口设备需在哈尔滨等地口岸安装的特殊情况,为确保产品质量,福建局还在全国首创了进口零部件异地装配检验监管模式。

不仅是核电项目,福建局针对打好五大战役、陆地港建设等10多次出台专门帮扶措施,推行项目管理、一厂一策、一项一案的个性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特事特办

“这个进境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让林业资源匮乏的莆田演绎了‘无木生财’的奇迹。”在湄洲湾畔的秀屿港旁,来自莆田标准木业的工作人员指着占地12.83万平方米的陆域堆场对记者说。

这天,该公司恰有一批从阿拉斯加进口的杉木抵港。表层检疫、卸货、溴甲烷熏蒸处理……一系列流程后,这批杉木将运往生产企业。

为防止有害生物随木材传入,我国禁止进口未经除害处理的带皮原木。此前,我国海港没有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从阿拉斯加等重要林木来源地进口的原木需在国外处理后入境,费时、费力,且费用高昂。

莆田有近16万木业从业者,但当地木业原料多是国外进口。

既要严把国门,更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2004年起,福建局经反复调研论证,并主动与各级政府、质检总局协调沟通,启动了进境木材除害处理区的筹建。2005年11月进境木材除害处理区投入使用后,福建局又积极推动莆田口岸先后成为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BC省原木输华唯一指定口岸。

一系列举措推动莆田进口木材呈几何式增长,2011年进口量达到22.1万立方米。如今,秀屿港已然成为我国木材进口集散地,莆田也形成了木材加工示范区、古典家具工业及木浆纸一体化基地为主的产业集群。今年4月,处理区二期扩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年处理进口木材能力再增一倍。

莆田“突围”并非特例,这些年来,福建局从未间断过探索和破题的步伐——力促福建联合石化开展原油进口业务,每年新增进口额100亿美元;率先提出在平潭实施全岛开放的管理模式,探索“通关最便捷、监管最有效、服务最优质”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帮扶福州集佳油脂成为全国18个油菜籽定点加工企业之一,成为福建省首家准许进口油菜籽的企业……

“凡各地有执行的政策,我们都要尽可能去执行;凡没有的,也要最大限度先行先试,力争在突破政策法规、促进地方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质检系统的前列。”福建局局长、党组书记高玉潮对记者说。

  主动站位

率先出台支持海西建设的措施;率先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率先发布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意见……

三年来,国家质检总局为福建省出台一揽子特殊政策措施,这其中,福建局发挥了超前介入、深入调研和密切沟通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要主动站位、积极作为,为地方发展、产业发展提供深层服务。”高玉潮介绍说,近年来,福建局为福建省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每年获福建省领导批示均超过百次。

海西战略提出不久,福建局就对促进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福建港口打造成海西大宗散装货物进口转运中心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福建局积极推动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扩大福建省大宗散装货物进出口的意见》,并向上争取质检总局对福建省进口散货的政策支持。

2010年9月,福建、江西两地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协议,按“口岸查验、目的地检验、协作联动、各负其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促进江西省经由福建口岸进口中转的大宗资源性矿产品。据统计,2011年有277.37万吨散装矿产品从福建局辖区口岸入境运往江西、湖北等内陆省份,比2009年增长8.28倍。海西的港口辐射效应日益突出。

省部合作备忘录签订后,福建局将其细化为42项内容,逐一分解立项抓落实;去年底以来,先后与龙岩、福州签署新一轮局市合作备忘录,出台支持福州、三明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目前,福建局已与市县签署备忘录28份,与15个厅局建立了合作机制,与全国各地直属局签署了14份合作备忘录。(林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