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福州旗汛口附近的福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办公大楼,大门有这三块牌子:福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简称“省企联”)、福建省经济社团联合会(简称“省经社联”)和福建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省工经联”)。但在4月9日福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换届之后,福建省经济社团联合会和福建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将结束分设的历史,统一融入福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据本网记者了解,“三会合一”之后的福建省企联,其组织规模和服务半径随之扩大。不仅可以服务到企业,还可以辐射到市县的企业家联合会。这种格局有利于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利用,也可以提高效率。在延续联合会原先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比如组织领导和企业座谈会、评选优秀企业家、评选信用企业、组织培训、开设论坛等,“三会合一”之后着力点是搭建平台,转向专业性的服务,这种理念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在此之前,省企联、省经社联和省工经联分别行使不同的社团组织功能。其中省企联的前身是1983年9月成立的"福建福建省企业管理协会"和1984年3月成立的"福建省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后更名为"福建福建省企业家协会"),1999年10月"两会"合并为"福建福建省企业家与企业管理协会" 。2003年3月更名组建为福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简称省企联);省经社联成立于1993年7月6日,该会在福建省社团业务主管部门中业务范围最大、所属社团最多;省工经联则成立于1989年8月7日,主要对工业发展战略、省外工业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查研究,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现在,合并后的企联名下将设立技术进步、对外合作、人力资源、金融政策、维权服务、信息化等六个功能性专业服务机构,分别为企业提供分门别类的个性化服务。省企联相关领导告知本网记者说,这种实践探索乃国内首创,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企联要尽最大可能实现和满足企业所期待和要求的各种服务。
事实上,福建福建全省已有近百万家大中小微企业,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好了,的确能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的梦想,企联工作的载体和手段是组织企业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服务,组织社会的力量为社会发展服务。(记者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