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6·18”农技成果对接会受热捧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3
凳子不够就站着,材料不够就复印,时间不够留名片。23日,“6·18”农业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在建瓯举行,来自福建全省的农业公司代表和农民朋友们把会议现场挤了个水泄不通。

“预计200多家企业和个人前来找技术,没想到一下子来了600多家企业和个人,增了两倍多。”随和热情的农民朋友不断涌进,会议工作人员忙得满头大汗。

对接会为什么受热捧?

  实用技术受欢迎

偌大的大厅里,摆满了一张张小桌子,专家坐在桌子后,成果摆在桌面上,很快,每个桌子四周就围满了人。

建瓯龙村乡人大主席团主席范贤建带七个种植大户在大厅里“挑产品”。福建农林大学的郑诚乐教授带来的锥栗种质资源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让他们眼前一亮。

“锥栗种了多年,品种开始退化,你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的成果就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郑老师说,针对锥栗品种退化问题,他开展了多年相关研究。新成果主要从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优良品种的筛选等方面开展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空白。

一番交谈后,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龙村乡共有6.8万亩锥栗山,发展产业20多年来栽培方式仍然比较粗犷,锥栗产量逐年衰退。有了郑教授,现在不愁了。”范贤建说。

郑诚乐教授告诉记者,他在进行锥栗种质资源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时候,实验多是在建瓯完成的。2009年,该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借此机会能将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也算对建瓯的一种回报。”郑教授笑着说,“同时,通过与农户直接交流,我们搞科研方向会更明确。”

  上门服务很贴心

“你好,我是来自顺昌合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许丽,我们公司种植的辣椒,疫病和青枯病严重,不知专家有无破解之法?”带着公司最近遇到的“麻烦”,许丽昨天特地从顺昌赶来。

“青枯病对于辣椒近乎于‘绝症’,应以预防为主,选择辣椒品种也很重要。”省农科院植保所占志熊所长耐心地作答。

“那应该怎么预防,有推荐的药品吗?”许丽紧接着问。

“每个地方的种植环境、气候等条件都不一样,现在无法给出最佳答案。您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派技术人员去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开方子。”

“这再好不过了,谢谢!”许丽听闻专家还会上门服务,笑得合不拢嘴,“这次来参加对接会太值了!”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重要平台,“6·18”从2003年举办以来,就注重农业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的征集推介,共征集推介农业项目成果7600多项,发布农业企业技术需求1700多项,成功对接农业合作项目4874项,有效促进了省内外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农业技创新能力,推动了福建省农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汪洁 黄云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