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造林绿化重点要向水土流失区、人口集中的城镇、平原、通道转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打造宜居环境。一要突出城市、村镇和通道绿化。要突出在城市建设片林和森林公园、加宽城市道路林带厚度,在村镇建设乡村公园和“四旁”绿化,在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等高速公路两侧打造“带、网、片”相连,“林、果、花”结合的森林生态景观通道。二要抓好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补植和树种结构调整。对水土流失区和“三沿一环”等生态区位的林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补植修复,把治理水土流失和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结合起来。
当好参谋,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总结推广“工作要上去,干部沉下去”的经验,深入一线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出谋献策,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合力推动任务落实;全力做好规划、种苗、技术等服务保障和政策解答,省林业厅继续选派一批技术骨干进驻重点水土流失区和设区市开展造林绿化技术服务和督导工作;继续深化林改,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把造林绿化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在林下套种珍贵树、中药材和在林相好的区域进行适度生态养殖,发展森林旅游和非木质利用产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积极探索认建碳汇林、企业和个人冠名等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造林绿化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