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兴科技增活力 强农惠农富农

来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4
日前,福建省委发出新世纪以来第九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哪些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出了哪些新部署?将对福建省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昨日,本报记者专访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对福建省委一号文件进行了权威解读。

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介绍,今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总的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央精神与福建实际紧密结合。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框架、内容和政策措施,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福建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的要求,全面部署安排今年三农工作。二是全面部署与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统筹安排农业农村工作。突出农业科技改革发展重点,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推动科技兴农。三是宏观指导与政策推动紧密结合。既提出了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又细化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定了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

  强科技保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改革发展,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创新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六大员”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但从当前和长远发展看,福建省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仍然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迫在眉睫。

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因如此,今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把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作为推进“三农”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科技发展首先必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的政策措施,如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科研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项目予以补助;积极扶持农业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有好的种子,才能有好收益。因此,在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方面,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培育和扶持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种业企业(集团);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对选育的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新品种给予奖励。

除此之外,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方面,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强调借鉴运用台湾农业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两岸农业产业的深度对接。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中坚骨干力量,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强调了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该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保证在岗农技人员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福建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从农业科研院所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中各切出10%的指标,单列用于到农村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农业科技人员岗位聘任,并明确提出,今后县以上农业科研机构专业人员晋升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必须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两年。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对于如何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继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学费制度,落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培养农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多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每年脱产培训7—12天,每年选送1000名乡(镇)农技骨干到农业科研院校进修;继续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每年招聘一批大中专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

根据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反映的职称评聘难问题,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实施评聘结合,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高中级岗位;在“十二五”末每个乡(镇)在职农技人员中级职称人数应达1/3以上,高级职称至少有1名。

  强生产保供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践证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生产出现波动,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2011年,福建省农业生产出现增产增效同步的良好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7亿元,同比增长4.2%;粮食产量672.8万吨,同比增长1.6%;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中药材等十大重点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以上;农产品价格走高,生产效益回升,市场供应充足,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委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强生产保供给的政策措施。

突出保障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福建省是缺粮省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一件大事。该负责人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新增3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下达1850万亩粮食播种任务;继续抓好323个省级蔬菜、生猪、蛋禽等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福建省山海田和气候等资源优势,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生态茶园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择优扶持大宗道地特色中药材;支持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和年存栏10万只以上规模蛋鸡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加大大黄鱼、鲍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主导品种推广力度,加快湾外20米等深线外海域开发等等。

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试点,扶持建设15个重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生成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创建5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突出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福建省紧紧抓住中央加快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一批水利重大骨干项目,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年开工规模347亿元,完成投资130亿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福建省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建设仍然落后。为此,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水利“十百千万”工程,推进3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17个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福建全省要建设高标准农田39.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生态综合治理18万亩。

突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当前福建省农产品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卖难”“买贵”等问题依然突出。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实现农产品直供的大中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建设鲜活农产品检测中心、冷链系统、农产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农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反馈和干预机制。

  强民生保稳定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都出台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福建省集中60%以上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实施了一批农村惠民项目。新建成农村公路2800公里,新解决2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4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45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1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132家农家书屋、26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对82.2万农村低保人口发放低保金7.45亿元,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8%,新农保比国家要求提前1年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为民办50件实事,这是历年来为民办实事项目最多、领域最广、惠民力度最大的一年。为推动各级各部门科学安排进度,加强统筹协调,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与中央一号文件相比,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增加了一个部分,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对改善农村民生做出专门部署”。

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农村民生事业。加强乡村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营养改善工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提高新农合和农村低保标准。

突出推进生态省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关于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并举,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大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市)重点治理力度,今年内福建全省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崩岗700个、小流域140条,完成30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巩固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突出实施新一轮造福工程。去年,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随后,福建省也召开了扶贫开发会议,提出了贯彻中央扶贫纲要的实施意见,拉开了福建省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序幕。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建立福建省领导定点联系、省直部门挂钩扶持、经济较发达县对口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扎实推进新一轮“造福工程”,对100个百户以上规模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平均每个补助100万元。

福建省委农办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委一号文件还对加大“三农”投入、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并策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强调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记者 李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