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福州召开的福建全省经济技术协作、对口支援暨省外政府驻闽机构工作会议上,“协作”二字再次成为热词。
与会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优势资源越来越分散,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现实下,自力更生所激发的发展后劲越来越式微,而唯有通过区际之间的经济协作,方可为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协作,加强了交流合作,促进了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区域内部寻求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纳人才促发展
培养、引进、聚集人才,构建人才资源支撑体系,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去年5月,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福州、宁德、莆田、南平、三明五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公务员局、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共同在榕举办了闽东北五市首届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暨第三届“关注民生、共促就业”人才交流会。五市295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涵盖了福建省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共推出需求岗位1515个,招聘人才8171人。其中,知名、大型企业占参会企业的80%以上,需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859人。约有1万多名求职者进场,向用人单位投递8000多份简历,2300多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铭玉说:“随着五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迫切。但是各市单独办的话,不仅规模上不去,而且除福州外其余四市又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校,五市及省直相关部门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效应才会凸显。”
针对各个阶段不尽相同的人才需求,五市还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才招聘会。2011年5月28日,闽东北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了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大型人才招聘会。此次招聘会,主要针对用工紧缺问题,为入闽务工人员及闽籍外出务工人员专设。招聘会上,闽东北五市以及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的330家企业参会,提供工作岗位7000多个,近4000名求职者入场,1000多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与此同时,近年来,闽东北五市还共同建立了闽东北劳务合作网,发展多形式的劳务合作,实现用工信息资源共享,开展以集中招聘、集中输送、集中培训、集中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力流动协作机制,共同建立劳动合作培训基地,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招进、留住、用好员工。
产业协作唱大戏
如何开拓协作区内特色、名优产品的市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相关部门签订了《合作开拓工业品市场协议》,建立起支持工业品开拓市场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组团参展机制。同时,共同搭建起营销平台,联合组织协作区内特色产品、名优产品企业在省内外举办展销活动,开展企业技术联盟、上下游产品配套合作,加强供需对接。
2011年,闽东北水仙茶企业联手组织了“水仙茶品牌联盟”,抱团构建“水仙茶集团军”,统一以“福建水仙茶”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一年来,联盟相继组团参加了河南信阳茶博会及上海、厦门等地的国际茶博会,建立起广泛的供货渠道。同时,在第八届“闽茶杯”茉莉花、水仙茶鉴品活动中,协作区内近百家茶企送样160多个,是历届送样最多的一次。
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内,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协作区成员围绕“做大做强闽东北旅游产业,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品牌”的目标,加强旅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拓,避免市场同质化竞争,引导企业差异化经营,建设精品旅游区。其中,南平与三明以武夷山和泰宁两个世界遗产地为核心,整合两市旅游资源,打造10条经典旅游线路,并每年举办一次大武夷文化旅游节。同时,两市还按照区内一体化的思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计划2012年底即构建起大武夷无障碍旅游区。
此外,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各市还充分发挥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协作区内农业产业协作发展。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在罗源县建立香菇、秀珍菇等合作基地13个,在古田县建立茶树菇、猴头菇、黑木耳合作基地,不仅带动了农户发展专业生产,而且促进了运输等第三产业发展;福州干鲜果总公司下属的果品批发市场则发挥起自身的市场网络优势,为闽东北各市农产品开拓市场,目前市场覆盖区域达9个国家、17个省份,年交易额超过15亿元。
区域协作谋双赢
区域经济协作,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合理分工,或形成互补或打造成产业链条,其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福建省区域经济协作区的建设日趋完善。除闽东北五市经济协作区外,省内还有闽西南五市经济协作区,跨省的还有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合作区和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以省际毗邻地区为主体组建的还有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和闽粤赣边区经济协作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目前已被纳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正策马扬鞭加快发展的平潭,又将增添一双“飞翼”。
协作的成果显而易见。福建省近年来对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群进行整合,促进了福建省港口拓展经济腹地、服务内陆省份能力有效提升。仅去年1至11月,经由福建省港口进出的外省货物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完成了1011万吨,同比增长66%。其中,通过厦门港海铁联运到江西的大宗货物共557万吨,同比增长34%;通过湄洲湾港海铁联运到江西的煤炭171万吨,同比增长253%;通过福州港中转货物201万吨,同比增长136%。内陆地区“借闽出海”的通道效应持续扩大。
协作成效明显的又一实例是已经连续举办7届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暨经贸洽谈会。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泛珠大会”上,省经贸委牵头组织了360人的福建经贸代表团赴会。其间,福建省共推出集体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65亿元;会期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235亿元;合作推介项目111项,总投资1611亿元;网上推介项目298项。与此同时,还推出了以图片、文字展示为主,名特优产品展示为辅的展览展示;举行了项目合作签约活动以及项目推介会等。
各项经贸活动是加强省际双边协作交流的重要平台。2011年,福建省共组团赴外省参加13场全国性的投洽会、展洽会、推介会、产业对接会等,效果良好。全年福建省通过各种经贸活动与各省签订合作合同和意向2000多项,合同投资金额达11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