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管家”港岛取经记
临近春节,漳平市菁城街道北郊社区的文化站仍在装修。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建新对这项工作盯得很紧,一直琢磨着如何把“四进社区”实施好。上月初,他参加了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并赴香港理工大学接受专题培训。
这次基层干部赴港培训,在全国尚属首次。学成归来一个半月,参与培训的35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已重新投入紧张的日常工作。对他们来说,这次取经大大拓展了工作思路。黄建新就准备下工夫协调,让法律、文化、卫生、便民服务早进社区,直接服务群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街道、社区负责人送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基层干部有“三个没想到”
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贯彻落实好福建省委精神,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能奉献的社会管理工作者队伍。福建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将其纳入福建省委确定的“十个一百”干部培训重点工程。
这期培训班聘请了香港社会保障学会研究员施育晓、香港立法会前议员蔡素玉等担任培训师。这让基层干部很惊喜,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福建省委如此重视和关心基层干部,让他们到境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没想到授课内容如此紧贴大家的日常工作,可借鉴性强;没想到能这样近距离地和香港知名专家、工作者进行交流。
丰富多彩的学习研讨和考察交流,使参训干部深深感受到福建省委的关心和厚望,增强了责任意识,增添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三明市三元区荆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著炳说:“干部走出去,取回好经验。这次培训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创新工作。我们期待这种培训能进一步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题培训课题设置合理,贴近基层实际,学员们在学习借鉴中提升了理念
由于参训对象全部来自街道和社区,培训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重点教授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研讨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
百闻不如一见,此次赴港培训,学员们不仅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而且亲身体会到香港社会管理的先进之处。
对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厦门江头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佳音听取香港的做法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街道基层工作者,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往往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这样就会模糊管理与服务之间的界限。香港的模式启发了我,应该把“管”和“理”分开来理解,“管”就是“管家”,“理”就是理顺各种矛盾。“管家”就是要司其职,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树立公仆意识。
通过学习借鉴,学员们提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深刻地理解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牢固树立优质服务进社区的管理信念。
按图索骥,学以致用——培训组织精细、务实创新,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紧扣创新方式展开,学员们说,这样的培训实在!
本次培训既有传统的专题讲座讲授、分析典型案例,又综合运用现场观摩、互动交流、分组研讨等现代方法。在实地考察中,大屿山东涌逸东邨廉租屋聚集区建设,香港中央图书馆、协青社的服务等等鲜活的教材给人启发与深思。
走访香港协青社,学员们被深深震撼。这个已成立20年的社团,主要为边缘青少年提供危机介入服务,实行24小时开放,为无家可归、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务。他们还成立一支外展队,在街上搜寻那些不能回家或不愿回家的青少年。协青社里,有专业的社工提供心理辅导,辖下还有多个服务单位,为待业青年创造就业及训练机会。香港每年有超过7万名青少离家出走。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致的工作,85%以上的出走青少年被成功挽救。
福州鼓楼区华大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庆善深受启发:“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要从以往重政府作用轻社会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加快培育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做好好事,好好做事——以大培训促大发展,学员们以创新管理推动实际工作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此次赴港学习考察,启发学员深度思考如何汲取先进经验做好实际工作。
泉州市丰泽区清源街道党工委书记曾国家一语中的:“关键在于践行规范!”他说,香港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能严格执行。一旦违规,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久而久之,人们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我们必须制定、完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营造自觉遵守的社会氛围,让不遵守规则的人受到应有惩罚。践行规范,把法规落实,在创新管理上将有所突破。
直接面对群众,身处矛盾第一线,街道、社区负责人权力小、事务杂,却担负重要职责。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基层无小事,关键在于“做好好事,好好做事”。
晋江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丹红,培训后即投入拆迁工作。对于迫在眉睫的任务,香港之行收获的精细化服务、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与群众讲理明法等经验,使她对和谐拆迁充满信心。“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更耐心倾听,更积极地理顺关系。”吴丹红说。(记者 戴艳梅 通讯员 孙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