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特区建设者们认真领会总书记贺信的重大意义,对特区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更感到推进特区进一步发展的责任十分重大。“总书记在贺信中对厦门经济特区30年的建设成就充分肯定,中央对今后继续办好特区的决心坚定。”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说,“总书记的贺信,十分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和 ‘三个凡是有利’的源述地,海沧区一定要牢记使命,致力于打造优势更强、‘台味’更浓的台商投资区。”
参加庆祝大会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超说:“在许多工程的建设中,我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纪录,开创了一项又一项桥隧建设技术先河。这些工程是建设者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和精彩体现。现在,厦漳泉同城化和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正在推进,有很多交通基础设施需要我们去建造,我会更加努力为特区新的建设贡献力量。”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总书记的贺信在广大台商中引起强烈反响。已经来厦门发展了20多年的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黄如旭说,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厦门已经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的城市。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厦门人民的骄傲,也是参与建设的在厦台商的骄傲。这一切都证明,22年前选择来厦门是正确的,今后要继续积极发挥好台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台商和台胞做好各项服务,推动广大台商来大陆投资兴业、交往交流和生活旅游。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曾钦照说:“胡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厦门为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对此我们台商有着深切的体会。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参与者,我不仅看到了厦门的成长,更看到了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我认为今后厦门特区还可以更‘特’。”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一分子,潘威廉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他说:“30年来,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建设得这么好、这么快、这么全面。厦门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我衷心祝福厦门未来和中国的明天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再给世界展示一个绝佳的发展范例。”
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也引了干部群众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厦门特区先行先试的经验,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为契机,大力推进平潭开放开发,努力推动实验区又好又快建设,力争早日把平潭建设成两岸同胞美好家园。
“厦门的今天就是平潭的明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厦门经验。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出台,我们相信平潭的明天一定很美好。” 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澳前镇玉楼村党支部书记赵英说,厦门特区30年的发展经验之一是先行先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攻坚克难,为推动两岸合作交流、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新的贡献。
在省会福州和素有“民办特区”之称的泉州,干部群众表示,厦门经验是可供福建全省人民共享的财富,福州要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泉州要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马尾区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特区发展经验,以超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马尾新城。马尾区委书记马必钢说,要紧密联系实际,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区。在新城建设上,加快提升城区功能品位;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引进企业总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打造沿江滨总部经济集聚区。鼓楼区委书记林飞说,鼓楼区将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目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鼓楼,实现城区更加宜居,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城区形象实现较大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高。
石狮莆田商会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郑文金说,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体现了对福建人民和福建发展的关心。石狮也是福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莆田人在石狮的发展,是福建区域协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写照。安溪湖头镇党委书记林志煌说,湖头镇依靠毗邻厦门特区的优势,抓住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机遇,正在加快与厦门特区的全方位对接。
在省直各部门,总书记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牢记使命、加快转变、先行先试成为学习主题。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综合协调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特区的共性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如既往支持厦门特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先行先试。要着力布局引导,深入实施海西《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持续推动厦门湾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打造以特区为龙头的产业总部经济区和先进制造业密集区;着力调整结构,积极扶持厦门特区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着力优化投资,持续推动厦漳泉大都市同城化建设,加快大都市区机场、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以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重大启动项目建设;着力创新体制,配合厦门市抓紧编制《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在细化政策、举措过程中,积极争取国家各有关部委支持,为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体制保障和内生动力。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厦门为“排头兵”,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在两岸直航、民间交流等方面推动两岸交流合作。重点提升景区、乡村游、旅行社、旅游饭店、导游、旅游车船、城市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闽台旅游交流和客源输送力度,持续扩大海峡旅游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