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据普查,福建省还有1255.18万农村人口未喝上“放心水”。今年福建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5年时间全面解决福建省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小小的自来水管承载着广大农民对“放心水”的期盼。
自来水流进万家门
上月底,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拱屿村人头攒动,村民像过年一样聚在一起,见证着自来水流进家门口。村支书孙凑乾激动地说:“拱屿村4000多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甘甜的自来水啦!”
一张张笑脸,汇聚成一幅幅幸福的民生画面……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民生之脉。但是,由于区域水资源条件比较特殊,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时有发生,缺水与水质差是福建省农村饮水的两大难题。为此,福建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乡镇供水工程建设。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福建省财政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区县建宁县第一轮农村饮水工程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县所有建制村都通了干净的自来水。从明年开始,实行第二轮农村饮水工程改造,将重点解决村民小组的饮水问题。
在宁德,不仅供水水质达标,而且水量每人每天不低于60升水,用水水量保证率为95%,已累计解决93个乡镇5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
据统计,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福建省已累计解决14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大减少了疾病,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减轻了农民取水的劳动强度。
“虽然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福建全省还有1200多万人存在不安全饮水问题。其中,规划内294万人,规划外560.6万人,已通水未达标400.58万人。”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硬任务、硬指标,今年福建省计划投资约10亿元,首先让200万农民喝上自来水。目前,各地正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工程已基本在9月底前开工建设。
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福建省还明确规定,资金保障按照每人补助487.5元的国家现行建设标准。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人均不少于国家现行建设标准的65%,其中原中央苏区县补助85%。有关部门也将在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千万农户共饮“放心水”。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倒排施工工期,加快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力争11月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12月底前做好扫尾等相关工作,确保年内解决百万农民饮水问题。
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在农村饮水工程加速推进的同时,如何让广大农民长期喝上“放心水”?省水利厅有关专家表示,饮水工程按标准建成之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取决于怎样建好、管好、用好供水设施。因此,必须提前统筹考虑运行管理的问题。“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才是老百姓盼望和满意的民生工程。
今年福建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放心水”被放在“四水”首位,体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对“饮水”这个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放心水”就要从源头提高城乡饮用水水资源质量,通过大力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造福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县(区)、整乡(镇)推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福建全省人民长久喝上“放心水”。
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各地水利部门要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落实各项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其次,要强化资金投入。解决福建全省农村剩余人口饮水安全共需投入61亿元资金,除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外,各地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同时,各地还要发动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
第三,要强化质量督查。各地要建立饮水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督查机制。通过督查奖惩机制,把当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建设单位、细化到项目、实化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群众满意的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惠及广大群众。
第四,要强化建后管理。各地应抓好农民饮水工程竣工验收及资料归档工作,村级供水工程建成后,需立即移交建制村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或者成立工程管委会,由专人负责管护,并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保证水费合理、用水高效,从而使饮水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日前,在福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整乡推进试点县(上杭)工作会议上,上杭县的古田、白沙、官庄等六个乡镇领导分别与县政府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整乡推进责任状,打破常规做法,实现均衡发展。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将以上杭县试点经验为借鉴,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建设、管理模式,有效带动促进福建全省老区苏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掀起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高潮。(方炜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