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衍筑(石狮盖奇集团董事长):“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这十六个字不仅是福建精神,更是对福建民营企业家的肯定。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数十万的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进取奋进,缔造了福建民营经济的厚实根基和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富裕起来的闽商争相投身慈善事业,造福一方百姓,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慈善举动,还为福建在全国赢得了荣誉。
●陈隆峰(漳浦台商联谊会会长):我是台湾台南人,来漳浦创业已经23年,深刻感受到了八闽大地“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大陆乡亲热情善良,我有回到家的感觉。今后联谊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用实际行动为漳浦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胡玉荣(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只要心中有爱,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提倡乐善好施,能培育爱人类、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生命的善良意识和道德精神,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
●涂建中(大田县济阳乡济中村村民):近些年来,我资助了一些贫困学生,积极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前不久还评上了县里的首届道德模范。乐善好施不是为了名利,我觉得有能力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帮助乡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件开心的事。不论是国家建设与管理,还是乡村之间的建设与发展,只要大家都积极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发展就会更和谐、更快速。
●郑爱萍 (闽籍香港市民):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爱国爱乡”了。我离开福建多年,但是对福建的思念从没停止过。这几年福建的变化非常大,我们感到欣喜和自豪。前不久,家乡的南湖小学百年校庆,我们几个身在香港的老乡便赶回母校庆祝,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福建精神,团结在港乡亲,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积极促进香港与内地、与家乡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艾浩 (辽籍厦门市民):我来厦已有十余年,当初吸引我留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厦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在厦门,很多人会说“闽南语”,但普通话是主流交际语言;厦门人喜欢吃海蛎煎、沙茶面,但川菜、湘菜一样受他们欢迎;不是厦门户口,没关系,外来工子女上学,不管公办还是民办,义务教育均可实现全免费……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到福建,爱上福建,在这里工作、生活、扎根。我热爱福建,这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张鸿林 (广东南靖商会副会长):我虽身在外地,但总是梦萦家乡,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福建精神的提出,让身在异乡的我们找到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也为回乡创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我将充分发挥南靖商会的作用,宣传福建、宣传南靖,引导更多的乡亲和客商回乡创业,助推家乡的发展。
●许金锁(晋江东石镇井林村村委会主任):福建精神,这是福建省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动力,也是加快海西建设的精神支持,更是我们晋江跨越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村正是秉着“创新才会领先,爱拼才会赢”的理念,先行先试,打造农民大学,狠抓乡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
记者 黄少鹤 郑长辉 王珊珊
通讯员 吴金森 张知松 林顺来 王银海 吴通华 雷顺号 姚煜娟
插图 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