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夏时节,福州安泰河边。正在游玩的柯大妈,见到来此检查工作的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激动地上前紧紧拥抱,感谢党和政府为市民治理内河,办了件大好事……
这动人的一幕,传达的是市民百姓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由衷赞许,展现的是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这一幕也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只要心中有人民,真心实意给人民做事,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基石。
二
人民至上。
回望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福建全省人民在科学发展大道上激情演绎跨越发展的壮丽诗篇。
这五年,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成就之辉煌,城乡面貌之巨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五年,民生改善幅度之大,人民得到实惠之多,尤为让人历历在目,感同身受。
三
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
五年的工作千头万绪,五年的任务艰巨繁重,但在任何时候,人民至上、以人为本都是福建省委施政理念的核心内涵。一切为了人民,也深烙在党员干部的脑海里,化为始终如一的爱民情怀,体现在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恢宏乐章里,爱民为民无疑是流淌其间激荡心灵的主旋律。
四
民生优先,字字重千钧。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五年来,福建省对民生重视之程度、民生工作之力度,前所未有。
看民生投入大手笔:2010年,福建全省财政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1071亿元,占财政支出63.8%,比上年增长19.1%;今年仅省级财政预算直接用于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就占省级财力的64.4%,同比增长22.6%。为了民生优先,就要在财力投入等方面突破“平均”,宁可其他开支少一点,也要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稳定增长,而且比重逐步提高。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了更多的群众。
看民生改善大举措:福建省有着诸多的全国率先之举——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比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首个、且是目前唯一实现福建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的省份;率先建立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机制,实现培训就业“零距离”……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这五年,民生民心,如此切近,如此温暖。人民至上,是一种理念、一种追寻、一种行为自觉。
五
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永记在心的宗旨。其追求之远大、境界之崇高、襟怀之坦荡,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无人望其项背。
穿越5000年的历史云烟,历朝历代也曾有不少官员多行为民善举,福荫苍生百姓。然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古代官员为政的价值取向,只能是为了个人私利与统治阶层的利益,不会也不可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所谓为民,不过是统治阶层与民众间的利益让渡;所谓“重民”,实则是一种用民之道、御民之术,不过是为了坐稳江山,维护帝王的“家天下”,最终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六
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一切为了人民,永远为人民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牢记宗旨,勤力践行,在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又一座爱民为民的丰碑。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东山人民以朴实的方式,表达对老书记谷文昌的无比敬仰。挽救失足少年的“法官妈妈”詹红荔,身患重病帮群众致富的驻村干部李彬,服务社区居民的“小巷总理”林丹……这一个个先进典型,是福建省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典范。他们把“人民”二字镌刻心间,以满腔热情和激情,在各自岗位上尽一份责任、捧一份心血、作一份贡献。
七
发展是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民生的改善和保障,归根结底靠发展。
一个个数字,是生动的注释:2008年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之后,“十一五”收官的2010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47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突破4万元,都比五年前增长一倍多。“十二五”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五年发展,又好又快,民生改善有了更为厚实的基础。
八
到2015年,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福建省综合实力将迈上新台阶。
增大体量,增强实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更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为民,我们时刻谨记在心,贯穿于一切工作之始终。加快发展步伐,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尽快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让“蛋糕”做得更大,更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今年福建省明确提出“三个12%”,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增长12%;“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都意味着,不仅要做大蛋糕,而且要切好分好,让群众更好分享更多的实惠,早日过上更为幸福美好的生活。
九
群众利益无小事。时时刻刻,细心体察群众意愿和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方设法纾解群众心中的愁结,这是我们使命所系、责任所驱。
犹记得,去年11月初的那场“菜价保卫战”。全国各地菜价涨声一片,一把青菜压沉了百姓的一颗心。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蔬菜批发市场干预措施,菜价迅速回归“一元时代”。今年9月,福建省出台稳定主要食品价格10项措施,11月又被定为“价格情况通报与政策提醒活动月”。
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物价涨……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对此,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适时发挥调控作用,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就能事半功倍,让百姓生活得舒心顺气。
十
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如何正确回应与处理?既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避免急功近利,这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要求。
且看征迁的“晋江样本”。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晋江长远发展受限;可征迁改造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群众有顾虑。怎么办?晋江确立“为民建城”理念,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充分征求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实现干群同心,顺利征迁民房数百万平方米,却没出现重大上访和纠纷。
今年10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福建省推出“和谐征迁工作法”,在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解决几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又统筹兼顾,把群众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群众的利益关系,这是我们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