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天气趋冷,以泡温泉为主打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省内外游客的追捧,不少温泉景区出现“井喷”现象,必须预订床位才能泡上温泉,乘坐动车组从温州、杭州来泡温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温泉游日益火爆之际,福建省温泉旅游规划发展的大致方向也已经敲定,对发展福建温泉旅游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整合全省温泉资源,按照“两大龙头,四大片区,六大支撑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全省温泉旅游。
泡温泉,将让您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温泉新动向
泡温泉泡出“井喷” 动车温泉游成时尚
素有“温泉之都”美称的福州,温泉质好、量多、种类齐全,且开发了花泉、药泉、果泉等10多种泡汤方式,自然成为冬季旅游的重头戏。
据旅游部门的监测表明,2009年12月以来,各温泉景区接待量明显提升,有计划体验温泉游的市民要提前预订床位才行。某温泉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游客前来泡温泉几乎出现“井喷”现象,不仅来自当地或周边县市,有不少是乘坐高铁动车组从温州、杭州过来的游客。泡温泉的游客猛增,使得温泉经营者感受到“冷冬”带来的暖暖商机。
打算在春节前后开业的一家温泉企业的经理表示,开业之前温泉都是让游客试泡,没想到来“试泡”温泉的人相当多,看来投资温泉旅游是投对了。
与其相隔不远的同安翠丰温泉同样宾客盈门。公司负责人林先生表示,入冬以来,生意就逐渐热起来,特别是这几天气温低,泡温泉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多数客人来自本地,远方慕名而来的客人也有不少。
厦门园博湾温泉总经理周先生称,为吸引游客,他们准备策划大型的宣传活动,同时打算与多家旅行社合作,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泡温泉。
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几乎是“一票难求”,尤其是周末,一般需要提前一周左右预订。
元旦以来,全省各地的温泉旅游都快速升温。旅游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全省目前已经开发经营的温泉旅游景点有几百处,都是旅游市场最热门的产品。温泉旅游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与迅速增加的消费需求密切相关。
温泉演化史
从唐末五代到如今 来看看温泉变变变
福建省温泉蕴藏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开发较早的福州温泉和厦门温泉已被列入中国著名温泉,福州更是素来就享有“温泉之城”的美誉。
早在唐末五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福州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温泉,并把这种从地壳裂隙深处涌出的热水喻为“金汤”、“金泉”。到了宋代,福州郡图上便有标志温泉的地名,如汤井巷、温泉坊等。
明、清时代,福州城内澡堂业一片兴旺。而到了清光绪(1875—1908)年间,福州城内澡堂达40多家。后来,随着凿井技术的开创,凿井引泉者越来越多,澡堂业在解放前发展十分鼎盛,城内外澡堂有50多家,“百合明园”、“南星”、“醒春居”、“乐天泉”等都是建造新潮、设备齐全的有名的澡堂子。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福州市区澡堂大都进行了改建,比较著名的有“温泉”、“新榕”、“大众”、“南星”、“五一”等澡堂子。70年代后,许多机关单位纷纷建浴室并对外开放,原有营业性澡堂则进行改扩建,提高服务档次,澡堂业一时发展昌盛。
再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桑拿中心”,逐渐取代了“澡堂子”……直到如今,温泉的资源优势又以一种新的方式迅速“泡热”整个榕城,乃至全省各地。
尽管我省温泉旅游优势多、市场形势好,但目前温泉旅游普遍存在缺少文化内涵、温泉经营同质化严重、配套设施比较单一等问题,甚至存在着无序化竞争的隐忧。发展我省特色的温泉游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海峡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耀星认为,我省上规模和上档次开发的温泉还很少,除厦门日月谷,其他的还处在初级开发阶段,距离主要客源市场比较远。福州温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品牌效应还未凸显,温泉旅游的市场营销还不活跃,加快整合开发福建温泉旅游时不我待。
温泉大规划
打造“闽式温泉”旅游 福厦泉漳莆定位大不同
据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最新统计,福建高于30摄氏度以上的天然温泉露点有193处,位列云南、西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四位,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开发前景。但福建温泉旅游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温泉游已迫在眉睫,这也关系到我省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日前,我省温泉旅游规划发展大致方向已敲定,拟建八大温泉重点项目,欲将我省打造成国家一流的温泉旅游目的地。据悉,这是由湖北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院与福建海峡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福建省温泉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对发展福建温泉旅游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整合全省温泉资源,按照“两大龙头,四大片区,六大支撑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全省温泉旅游。要以福、厦两地为龙头,依托莆田、泉州、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六大支撑城市,打造闽西北养生度假、闽东文化体验、闽西生态休闲、闽南商务休憩四大片区温泉旅游区,推动温泉开发从规模阶段向品质阶段、从无序向规范发展,将福建省打造成国家一流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福州将结合深厚的闽都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海、江等自然风景资源,打造国际级温泉城市。拟定位为“都市沐福泉”,建设温泉体验园和温泉博物馆。温泉体验园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设置不同时期的温泉洗浴形态,表现温泉洗浴文化;温泉博物馆将展现福州一千多年的温泉发展历史,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温泉利用形态,通过实景再现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同时,福州还将建环城温泉游憩带,包括连江打造贵安温泉高尔夫、永泰打造温泉小城、闽侯打造“汤院名人泉”、闽清立足提升黄楮林和大明谷温泉、福清建高山海水泉及“沐海浴天”景区式大型海滨浴场。
厦门温泉将走精品化高档线路,增强日月谷、翠丰温泉等现有温泉品牌实力,结合厦门园博园等景区,将厦门温泉打造成高品质园林温泉,主要是园林商务温泉以及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
莆田拟在涵江区白沙镇建“妈祖圣泉”,主要为香客参拜前的净身沐浴场所,作为妈祖参拜仪式的前导,设计上融入妈祖的神韵,还将建蜜柚、荔枝、枇杷等四大甘果泉等。
泉州建“德化国瓷艺术泉”,这将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第一个以瓷文化为主题的度假休闲娱乐山庄,地址拟设在德化南埕镇。漳州建“云霄和谐趣泉”,拟选址漳州市漳浦旧镇狮头村。龙岩建“客家民俗泉”,拟选址龙岩永定下洋镇,其装修体现客家风情。三明建“养身延寿泉”,拟选址三明清流县高赖村。南平建“武夷禅茶智慧泉”,拟选址邵武水北镇龙斗村瑶理温泉。温泉景区内有大型禅修室,内设禅修书籍,且有专员讲解。
温泉大趋势
地热水要可持续利用 温泉游要玩出文化味
目前,全省温泉旅游项目开发纷纷提速,这不仅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吸引作用,也是旅游业发展大势所趋。
但是,大呼隆的开发,要特别防止带来资源的破坏和市场的无序化,这就给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一个管理智慧上的挑战。
福建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内除了日月谷温泉度假村、龙佳生态温泉山庄等一些较具规模的温泉酒店,相当一部分的温泉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的挖坑、抽水、盖房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其潜在和延伸的经济效益。
完善配套设施,形成特色经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福建温泉旅游开发的当务之急。
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是福建省内唯一获得“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认证的温泉旅游企业,几年来,日月谷温泉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百多万人次,年上缴地税几百万元,超过当地镇财政收入的1/5。由此可见温泉旅游开发的带动效应。如今,像这种运作成功的例子在我省陆续增多。
“虽然温泉旅游开发有诸多好处,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赵云华提醒,“如果不加以控制,地热补充速度跟不上开采速度,入不敷出,将会造成地热水的最终枯竭。”比如在福州,由于大量开采已使地热水位逐年下降,已经出现废井成堆的现象。此外,作为“泡汤”所用的温泉只需45摄氏度就已足够,但有的地方打深井、凉热水,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应遵循梯度开发原理,如80摄氏度的温泉做热烘干之用,60摄氏度的用来调控室温,生产反季节蔬菜,到了40摄氏度再用以做旅游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热资源,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福州市一些人大代表建议,温泉旅游要与文化“联姻”。
要通过挖掘景区休闲娱乐功能,进一步挖掘温泉洗浴理疗功能,提高住宿、餐饮等服务质量;还要加强娱乐、通信、垃圾处理、购物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景区吃、住、游、娱、购等旅游要素的集聚,将温泉旅游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融入大旅游发展中。
还有专家认为,福建温泉旅游开发要结合生态环境、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特点,如武夷山温泉可开发成融入茶文化、朱熹文化等内涵的茶温泉;福州、厦门等地可结合女性美容健康,设计女性温泉、保健温泉,还可开发加入园林、生态元素的商务温泉等。(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