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问题,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这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从民生工程战役到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从“一元菜”到“一卡通”……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画卷正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
民生优先,凸显执政新理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的同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成为决策层共识。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优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内化为一项工程,一大战略。
2010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安排了25个大项、47个具体项目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民生工程列为五大战役之一,灾后重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一个个具体项目密集安排,快速推进;
2010年1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有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推10项惠民实事,推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等十个方面的项目建设;
今年1月,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1年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12%。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年初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让人眼前一亮。“‘幸福指数’首次写进了‘十二五’规划,释放的信号令人期待。”省社科院副院长黎昕认为,“幸福指数”新提法意味着政府的执政理念正在逐步提升,符合百姓的期待和愿望。
“传统观念认为,改善民生就是‘花钱’,甚至‘赔钱’,要先发展经济挣钱,有了钱再改善民生。其实,民生就是内需,就是消费,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的改善,将大大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进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并带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增长。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意识到,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经济发展将从民生改善中获得持续动力。
突破“平均”,逐年加大财政投入
“每月55元,对于我这无儿无女的孤老头来说,真的太重要了!”龙岩市新罗区菜园村68岁老人陈镇江激动地说,“我做梦也想不到,在年老的时候,政府能给我们发养老金,让我们按月领‘工资’。”
“宁可少修1公里高速公路,也要挤出钱来做新农保。”为让220万老区群众尽早享受到新农保的实惠,地处闽西山区的革命老区龙岩积极探索“制度全覆盖,全市统筹、市县共担”模式,从两级财政中每年“抠”出1.2亿元,投入新农保建设,终于比全国提前10年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事在人为,事也得钱为。发展要花钱,民生也要花钱,但福建省坚持民生优先,突破“平均”,财政“蛋糕”的分配更加倾向民生领域,并且逐年加大投入,让更多百姓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为了“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困难而失学”,近年来,福建全省一般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1.2%。至2010年,福建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已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此外,福建省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水平也保持全国较高水平。
居者有其屋,是城市中低收入者最现实、最迫切的梦想。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已安排下达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10亿元,并加大土地出让收入计提住房保障资金的幅度,由现行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调整为按土地出让毛收入不低于2%-3%的比例计提,统筹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截至8月底,福建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综合开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特大冰雹、强降雨和五次强台风袭击福建省,特别是6月,南平、三明等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灾情之重前所未有。伤痛之余,受灾群众面临的燃眉之急就是重建家园。为支持灾后重建,福建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0年9月,省政府在前期已拨付0.53亿元重建资金的基础上,再次下拨4亿元支持农房重建。今年春节前,3万多户受灾重建户全部搬进漂亮的新房。
为了帮助受灾农民迅速恢复生产,2010年,福建全省下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8.45亿元,投入2000万元推广再生稻100万亩,补助3300万元用于双季晚稻增施分蘖肥,补贴1768万元购买畜牧良种,安排农机购置补贴3.2亿元……一系列惠农举措,让福建全省农民的收入顶着自然灾害持续增长,2010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80元,同比增长10.5%。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2010年,福建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也首次突破1000亿元。与此同时,福建全省财政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107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8%,比上年增长19.1%。今年仅省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就达265亿元,占省级财力的64.4%,同比增长22.6%。
课堂里的孩子笑了,田埂上的农民笑了……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