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外贸为何风景独好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7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难、融资难、人民币升值……在当前外贸发展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背景下,福建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来自福州海关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省进出口总额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65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2%;进口361.4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单月出口、进口额分别连续4个月和3个月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在全国进出口增速放缓的9月份,福建省逆势上扬,实现进出口140.6亿美元。

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因为福建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了外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多轮驱动,东方不亮西方亮

近日,泉州9家省箱包及伞出口基地商会会员企业到菲律宾开展交流,签下了近千万美元的订单;陶瓷企业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转而开发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

福建省外贸实现快速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多年来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市场风险,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出口快速增长,及时有效地弥补了欧美等发达市场下滑的影响。

据统计,前三季度,福建省对欧美日合计出口3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福建全省出口的比重从去年的49.2%降到46.7%。同期,福建省对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合计出口326.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占福建全省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2%升至49.6%,出口规模已超过欧美日发达市场。

福建福建省企业积极利用自贸区“零关税”机遇,扩大与我国建立自贸区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有效地拉动了出口增长。

转型升级,对外议价空间大

对外议价能力的提升,是福建省外贸出口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当人们收入减少,就会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土豆,吃比萨饼的人必然减少,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土豆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提升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

当前,虽然发达国家市场外需疲软,但福建省传统优势出口商品大多为生活必需品,刚性需求较强,今年初以来出口增速较快,成为拉动福建省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说,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引导出口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走出去拓展国外销售渠道,改变了过去单纯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局面,增强了对外议价能力,化解了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前三季度,福建省出口商品价格整体价格同比上升了14.6%。农业、食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出口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3.1%、20.6%和29.1%。扣除价格因素,食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实际出口数量分别同比增长3.4%和12.5%。传统出口行业的出口产品价格普遍大幅提升,成为出口金额扩容的有力支撑。

学习江浙,打造优质软环境

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政府也出台政策,与企业共渡难关。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福建省外经贸部门立足破解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收汇风险凸显、企业融资困难等难题,从常态化的扶持转向应对危机的扶持,从以往支持出口商品高新化转向支持传统商品出口竞争力,从以往注重促进出口企业增长转向保持出口存量与促进出口增量并重,从单纯注重国际市场开拓转向市场开拓与风险化解并重,政策针对性大大增强。这些,对福建省外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对促进出口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根据海关统计数据,9月份福建省出口额中来自省外口岸的有近20亿美元,比平时月份增加了近14亿美元。这表明在福建省优惠政策的推动下,省外货源出口大幅增加。

另外,福建省充足的资源保障,吸引了客户的关注。据省外经贸厅调研,泉州服装业有20%的订单从省外转移而来,原因是部分省份用电紧张,对中小企业用电“停二开五”,甚至“停三开四”,而福建省没有拉闸限电。

“前不久省党政代表团考察江苏、浙江,两省发展的经验给我们很大启迪。”省外经贸厅负责人说,针对福建省外贸发展的短板,福建省外经贸系统将认真梳理江浙发展经验,推动福建省新一轮大开放,外经贸部门将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开展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打造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高效率的政务服务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