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福建将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进程;23日,福建省正式启动首批43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当日,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州市市容管理局以及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福建省城市垃圾分类志愿者巡回服务暨三盛巴厘岛垃圾分类小区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
据介绍,今年4月,国务院在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发展目标: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拥有3600多万人的福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呈增长趋势。环保部门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福建全省城市(含县城)垃圾清运量达到567.67万吨,平均日清运量达1.6万吨。
为破题“垃圾量激增和土地资源的紧张”,福建省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作为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起,厦门市作为原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全国8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就在市14个片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覆盖居民人数12.5万人,回收可循环利用资源近5000吨。
今年,福建省再次在福建全省遴选43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认为,城市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对于福建应对垃圾量激增和土地资源的紧张是良方,试点将有很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她同时认为,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民间志愿者组织、资源循环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方共同聚力。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今日则表示,实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提升福建城市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吴喜达 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