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州拟设125处固定防震避难场所 可容纳115万人

来自:福州晚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45
福州市拟规划设置125处固定防震避难场所,其中包括中心避难场所3处,分中心避难场所14处及街道(镇区)的固定避难场所108处。有效避难面积345.68公顷,可容纳避难人口115万人,大于规划区需安排的固定避难人口100万人的规模。

9日,市政府常务会原则审议并通过了《福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0~2020)》。根据规划,中心城区抗震设震设防烈度为7度,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提高1度设防护等级。

规划9个疏散通道

5个救援通道 

《规划》设置了9个疏散通道和5个救援通道,其中避震疏散通道依托我市城市出入口,救援通道则从市中心开始规划。

疏散通道主要由高速公路及港口组成,其中,高速公路出入口9个:绕城高速(北)、沈海高速(北)、机场高速(东)、新店—长乐快速通道(东)、京台高速(南)、沈海高速(南)、福银高速(西北)、京福高速(西北)、福州——莆田快速路(西)。港口1个:闽江口内港。

另外,福州市中心城区规划救援通道5条,以能够连接中心避难场所和城市入口的快速路为主。规划疏散干道共56条,以能够连接中心避难场所与分中心及街道级固定避难场所的快速路和主干道为主,便于灾时便捷疏散。规划疏散次干道共63条,以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为主。

《规划》还结合福州市特点,研究制定震后中心城区—南台岛—闽侯三部分的渡江交通方案。

防震规划目标

按三个等级设置

本次规划,按照三个等级来设置我市的防震规划目标。 

当遭遇小于6度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当遭遇7度地震影响时,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建筑工程边坡和高挡墙不发生严重的失稳破坏,重要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

当遭遇8度地震影响时,按规范设计和施工的新建建筑工程基本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重要建筑及大型公共设施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建筑基本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功能基本不瘫痪,避震疏散场基本安全。

5719平方米房屋

不满足抗震要求需改造

我市将加快城中村改造,来提高城市整体抗震能力。

据了解,规划区内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房屋5719.9平方米。

要对27栋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省直机关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确定为省级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建筑应按8度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对25栋市直机关办公楼进行抗震鉴定,并根据抗震鉴定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记者 张秀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