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福州市政府日前启动了截污工程,计划在琴亭河、茶园河、晋安河(茶园水闸以北)、湖前河铺设截污管道,将沿岸的生产生活污水引入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三期)处理,同时还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目前,晋安河思儿亭至东浦水域、茶园河、湖前河已完成河道清淤截污工作,浮村污水处理厂也于8月开始试运行。
晋安河河道的清淤工程,还得从去年4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执法检查说起。
监督不是“走形式”
去年4月,福建省人大常委在福建全省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在历时17天的执法检查里,检查组深入9个设区市,34个县(市、区)明查暗访,围绕福建省“六江两溪”8个重点流域以及养殖、石材、钢材、印染、造纸、制革、矿山、电镀、化工、造船等重点行业开展检查。
执法检查发现了福建省一些城市内河黑臭、主要流域的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拆迁进展缓慢,石材行业整治进展不理想,矿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后,决定从检查项目中筛选出20个作为监督跟踪整改的项目,并首次向社会公开。福州晋安河思儿亭到东浦路段的内河整治,就是其中一项。
今年7月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第二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20个监督跟踪项目的整改情况。根据通报情况来看,福建全省各设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执法检查中所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监督必须“讲方法”
更有力的监督,更扎实的成效必须有更强硬的举措。在对这20个项目的跟踪监督中,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持续发力,使监督工作更加有威、有为。
上下联动。去年6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下发了《关于跟踪督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保执法检查报告所列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予以跟踪监督,并及时反馈。
现场督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多次赴整改项目的现场实地调研和督查,查看整改的进展情况。
媒体参与。在监督过程中,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还借助媒体力量。从执法检查之初,福建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就随检查组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各媒体发回报道近30篇。在公布出20个整改项目后,又组织采访组对项目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先后两次在媒体公开各个项目的整改进度。
监督一定要“抓到底”
莆田东泰制革厂改造了铬鞣废水分流单独收集系统,福安化蛟石板材集中区内完成蓄水池加高加固,龙岩卓鹰钢铁有限公司搬迁新址已开工……历时一年多,20个项目整改成效明显。
“环保工作是事关民生、事关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跟踪督办的项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诉求是一致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但如果监管不严、不到位,环保问题还有可能会反复或反弹。该负责人表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持续监督,一抓到底,防止反弹。对一些整改不力或是敷衍塞责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将采取必要的法律督办程序。
“希望通过人大的监督,能够加强福建省环保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加快建设海西生态优美之区。”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点评
人大监督就要一抓到底
《监督法》第二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
从去年4月至今,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在跟踪监督20个环保整改项目上,将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相结合,使监督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选取的20个项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署相统一,与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相统一,与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相统一,影响大、反响好、成效佳。特别是对项目监督不放松、不懈怠,持续监督,足以体现对抓好此项工作的决心。
人大监督就要有这种权威性,对各级政府项目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直至解决问题。人大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实践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对政府做好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就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正因为执著地坚持,才有不断地进步。
本报记者 郑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