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晋江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幸福家园等方面进行诸多大胆探索——
2006年,在福建全省率先建立“凡征必保、即征即保”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成立福建全省首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常设机构——晋江市流动人口办;
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一体普惠型养老保险制度;
……
这些措施有力降低了城乡差别感,增强了城市归属感和民生满足感,实现了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的同步提高。
城乡一体——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与市民待遇一致
暖春时节,晋江梅岭街道桂山社区。72岁的庄高峰沐浴着暖阳,一边踱着步,一边惬意地向记者讲述他的拆迁经历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原本,庄高峰家人均有0.3亩地,一家人靠种地为生。上世纪80年代后,桂山村农地大部分被征用,改制成社区。去年,晋江梅岭组团改建,他家的祖屋和新房也都拆了。
失去了地,又拆了房,生活靠什么?他的答案是:靠政府合理的补偿机制和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住9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1200元,市里过渡租房补贴每月1000多元,加上政府给6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助生活费200元,还有盈余。
此外,老庄还参加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应缴纳保费19600元,政府承担80%,他从征地补偿款中只拿出3920元,即可享受到每月280元的失地养老保险。目前,晋江102个村(社区)3.02万人参与了被征地养老保险,2.58万人领到养老保险金。
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温铭锋说,在设计社会保障制度之初,晋江就树立超前思维,坚决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完全按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在新农合、新农保、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生育、工伤保险等方面,基本不存在城乡差别。可以说,在晋江同一片蓝天下,农民和市民待遇一致。
内外一体——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本地人和“新晋江人”共享普惠待遇
陈埭江头小学,是晋江最大的农村小学之一,全校1775名学生,外地农民工的孩子1544名,约占全校87%。
六年级一班学生何玉梅,老家在重庆农村,从小在晋江长大。她到了上小学年龄时,在晋江务工十几年的父母十分发愁。女儿该到哪里读书?送回老家吧,没人照顾;在晋江又没户籍,能上哪所学校呢?左右为难。
陈埭镇党委书记王茂泉获知此事,给他们带去了好消息:晋江公办学校对所有外来工子女敞开大门。
晋江有流动人口100万人左右,占泉州流动人口总量1/2、福建全省的1/4。为了破解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晋江市委、市政府重拳出击:打破本地人与外地人界限,加大投入,在扶持民办学校之时,全市公办学校对所有外来工子女敞开大门,外来工子女和晋江本地生一样,均可就近入学。去年,晋江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30.29万人,外来工子女就达15.72万人,约占51.90%。
晋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施正琛说,在保障所有外来工子女享受与晋江本地学生入学机会平等的同时,晋江还千方百计减轻他们的负担。2002年在福建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工子女借读费,2006年又取消所有学生学杂费,分别比全国、福建全省提前2年半和2年实现。外来工子女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社会实践、升学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为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归属感,晋江还公开做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出台服务流动人口15项优惠措施,同时在福建全省率先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和欠薪举报奖励等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网络,让百万“新晋江人”安居乐业。
创新管理——推进社会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构建人人共享的“幸福晋江”
在成功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本地与外来工子女就学一体化等待遇之时,晋江努力探索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建设,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近日,记者来到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办事窗口。在一楼一站式办事大厅的劳动就业、计生、物业租房、办理暂住证等多个服务窗口,几位外地青年正在咨询。墙角的宣传架上,整齐摆放着《致外来工的信》等宣传单及各种服务手册,人文关怀尽显。
阳光社区户籍人口2000多人,外来人口7000人以上。社区支部书记王金聪说,服务好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是社区的头等大事。社区设有健身室、图书室、休闲网吧等,免费开放。社区幼儿园,入托孩子400多人,外来工子女占1/3,一些经济困难外来工子女学费还减免。
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社区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在册,租赁房子也登记在册,与公安并网管理;创建警务室,建立电子监控网络,组建治安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创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管理措施到位,社区治安日益趋好,发案数逐年下降。
阳光社区“一站式”服务与管理,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管理与满意服务相结合的转变,在晋江其他社区逐步推广。今年,晋江将开始尝试“居住证”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既要抓好服务,也要加强管理,这是晋江市的基本执政理念。因为这一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政府与企业携手共克时艰,使企业逆风飞扬;为了让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勒令18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整治,还晋江人蓝天碧水。
因为这一理念,政府坚持民有所呼即有所应。在外来工密集的陈埭、深沪、新塘街道等地,投入5.5亿元启动5个外来工廉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26.34万平方米,可提供4575套廉租房。
因为这一理念,去年底发起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百日会战”,使“两抢一盗”案件明显减少,社会防控水平明显提升,生活在晋江的人们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阮锡桂 段金柱 刘辉 何金 晋江经济报记者 罗辉 通讯员 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