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晋江速度”的体现——这个迄今为止晋江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拆迁房屋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涉及人口2万多,整个征地拆迁仅用了50多天。
这是晋江美好未来的缩影——近7300亩的总用地,用于公园、人工湖等公共空间和生态养护的面积约占40%;真正用于开发的用地面积只占29%。城市建设规划的大手笔、高站位令人惊羡。
以梅岭组团为标杆,以“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晋江城市更新工程大幕开启,开始了华丽转身。
发展之迫——城市化相对滞后,阻碍了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影响了城市品牌的打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草根经济到晋江模式,晋江书写了经济传奇。相比经济发展的成功,晋江的城市建设却迟迟未能褪去乡气。
“城非城,村非村。”城市建设滞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晋江人。
张剑锋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去年他成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专门销售晋江产的鞋、服装。创业之初,张剑锋从外地招聘了一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他业务很棒,但因为觉得生活环境不好,就辞职了”。 张剑锋希望从公司内部慢慢培养一些电子商务人才,“但即使这样,还是怕他们有一天会跑到厦门或者泉州去”。
类似张剑锋的烦恼在晋江的许多企业家中都存在。据晋江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庄剑泓介绍,近年来,每年都会有因为在晋江无法享受到齐全的配套、高品质的人居环境而离开的人才。
对此,晋江市委书记尤猛军坦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是晋江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
截至去年,晋江城镇化水平仅为54%,低于福建全省水平,而且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承载条件不适应跨越发展要求,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公共服务不适应广大群众的现实需要,城市特色、景观风貌、文化品位不适应品牌之都、全国百强的发展实力。既影响了城市品牌形象,也阻碍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第三产业发展。
工业化倒逼城市化。新形势要求晋江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化滞后这一短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此,晋江提出了“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基本策略,将城市建设提高到与经济转型同等的地位。
“加快晋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不能再等、不能再拖、不能再慢,必须尽快实现突破性进展。”尤猛军表示。
城建破题——在推进城市更新工程中,晋江坚持高起点规划,一个以人为本、宜居宜商的滨海园林城市即将呈现
在推进城市更新工程中,晋江的决策者们始终在思考“还给广大市民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问题。
为此,晋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2003年,晋江即委托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又委托同济规划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按照“全市一个城”思路,把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来规划建设,不仅立足于建设产业晋江,同时也立足于建设便捷晋江、宜居晋江、生态晋江。
走进晋江城市规划展馆,可以清晰看到一座“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的建设蓝图。俯瞰近百平方米的晋江未来城市立体模型,当不同色彩的灯光依次闪烁时,道路骨架、城市组团烘托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不凡气势。
晋江市强力推进的城市建设规划,经过多年的修改完善,不仅立足于现实,更着眼于未来,开始追求城市品位的涵养,和谐环境的打造。
除了梅岭组团外,未来的金井镇,住在高档住宅区,足不出户可远眺美丽海景;闲暇或周末可到海边沙滩散步,抑或品尝鲜美海鲜;还可以约朋友一起去打高尔夫;
未来的滨江商务区,集商业、行政办公、金融服务、娱乐休闲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于一身,居住其中,随时可以带着家人漫步滨江景观大道,欣赏河滨主题公园美景,或悠闲地坐在商业水街旁,欣赏水景、街景;
……
一个以人为本、宜居宜商的滨海园林城市即将呈现。
当然,晋江城市的未来什么样?一百个人的心里,或许有一百种期许。晋江不仅将规划公之于众,去年还启动“建设什么样的新城市”大讨论活动,共收到来电、来信、来邮等来件数百件,其中的许多好建议好点子,也成为晋江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这数百件来件的背后,是晋江人对城市未来的期盼,也是对晋江为民城建理念的支持与呼应。
为民城建——在城市建设改造中,晋江始终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城市建设开始提速
规划确定,晋江城市建设要突围,还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梅岭组团进入晋江决策者的视野。
梅岭组团包括青阳、梅岭、西园、池店4个镇(街道),历来是晋江的核心区,也是晋江城市的窗口、门户,而且当地党委政府几年前就开始了城市建设的前期工作,群众要求改建的呼声强烈。以梅岭组团为改建突破口,可谓水到渠成,而其改建的成效,也牵动全局。
征地拆迁,多年来一直是令政府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可在梅岭组团,征迁工作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实现群众“零上访”。晋江是怎么做到的?关键在于理顺“利”字关系。晋江的决策者们提出并确立了“为民城建”理念,并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以贯之。
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这条准则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梅岭组团改建工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虽然征迁只用了50多天,但制定征迁方案用了100多天,仅座谈会、见面会、征求意见会就开了100多场,方案修改了20多稿,很多群众特别是拆迁户提出的合理性意见,都得到了采纳。
60岁的丁心心大妈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住在梅岭大石脚古厝里,老房子问题太多,着火了连消防车都进不来。梅岭组团改造后,我能够获得14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赔偿,同时能够以低价扩购140多平方米,全家人都能搬进全新的小区。”看到改造后的美好前景,丁大妈毅然投身动迁队伍。
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还体现在拆迁改造规划上。寸土寸金的7000多亩土地,近四分之三是用来建设改善市民生活和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和公共工程,包括公园、人工湖、闽南文化保护和展示区等等。记者在安置房建设规划图前看到,该组团几乎所有的安置房都建在地段最好、景观最美、生活配套最方便的地方。
利民惠民得民心,梅岭组团改造受到了绝大多数被拆迁户的力挺,创造了和谐拆迁的“晋江速度”。
以梅岭组团改造为新起点,晋江“全市一城”系统改造将逐步覆盖晋江,城市化步伐坚实迈进。
数据可证:仅去年一年,晋江八个组团、两个体系、三个省市小城镇试点,完成拆迁403万平方米,启动项目86个,完成投资101.82亿元;
在“城市骨架”——道路体系的建设上,晋江重点推进29条交通市政道路建设。其中6条在建城市主干道,总长约65公里,总投资100.8亿元,将于今年年底前相继完工;
在大拆大建的同时,晋江市也在努力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深度治理包括皮革、石材、陶瓷、电镀、造纸、食品等重污染行业;完成15个市区沟渠和近海水域环境整治项目;确保5年植树造林4万亩以上。
……
今年晋江又将拉开组团式建设格局,重点推进8个组团,建设10个城市综合体、20个企业总部、10个生态公园(广场)、5家五星级酒店,迅速更新城市、提升品位、改变形象。
一年见成效、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大变样。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推开,一个城市、经济、环境比翼齐飞的新晋江将逐渐揭开她的面纱。(福建日报 刘辉 阮锡桂 刘益清 段金柱 何金 晋江经济报 罗辉 通讯员 林青)
采访手记
追求多赢
晋江在城市建设上奋起直追,短时间内即取得显著效果,也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和全力配合,形成多赢局面,经验值得总结。
晋江在加快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许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规划能管多久,换一届领导会不会推倒重来?又如,大面积的旧城拆迁过程中,被拆迁户的利益怎么保障?还有开发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之间的比例如何协调?城建资金如何筹措?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矛盾就难免会出现。
对此,晋江自有其一套好的做法和经验。
公开、公平、公正。晋江的城市规划全部对外公开,甚至专门在社会上开展城市建设大讨论,让市民参与进来,经过这种良性互动产生的规划,自然能够顾及长远,有其生命力。另一方面在拆迁安置方案上,晋江也是敞开大门听意见,与群众充分沟通交流,最终定下各方满意的方案。至于公平、公正,更多在于拆迁安置的政策执行上。拆迁方案一旦定下,任何人都按方案规定执行,不搞特殊化,就确保了方案的权威性和执行不走样。
让利于民。城市改造,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变味成房地产开发。晋江在梅岭组团的改造中,坚持让利于民,将大部分的土地用于拆迁安置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其中120亩旧城,位处最核心的地块,如果采取“卖地生财”模式,可有10多亿元入账,可晋江市把这里规划成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和展示区,以保存城市的文脉。这样的改造,老百姓自然欢迎。
城市建设最费钱,因而也最需要钱。“富”如晋江也不例外。钱从哪里来,这关系到城市建设能否持续。
晋江在有计划地将旧城改造腾出的土地、城市规划区域内存量土地推向市场,通过竞价拍卖、抵押贷款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解决钱的问题。一方面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城建项目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充分发挥著名侨乡和证券市场“晋江板块”的优势,引入民间资本;另一方面探索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包括垃圾发电、污水处理、城市公交及一些设施的广告权、冠名权等,采取招标、拍卖、联营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多措并举,让晋江的城建提速有了坚强的经济后盾。
晋江城建突围以来,城市靓了,品位高了,人气足了,效果立竿见影。相信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随着各项城建利民惠民举措的落实到位,晋江作为一个和谐宜居宜业的滨海园林城市,将和其经济发展一样,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