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台湾纺拓会、台湾针织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制衣工业同业公会、台湾毛衣编织工业同业公会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石狮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本届海博会规模宏大,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展区三大展馆面积4.5万平方米3000个展位,形成服装、面辅料及纺织服装机械“三位一体”的展览格局。
石狮作为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是台湾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陆的桥头堡,历届海博会通过加强两岸纺织产业技术、信息、交流、研发与市场的开拓合作,实现两岸产业对接,取得了丰硕的实质性的成果。今年是两岸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第一年,展会以ECFA早期收获清单为切入点,更加突出“两岸”特色,凸显对接“大三通”、 加强两岸合作的主题。台湾馆进一步扩大,规模空前,服装和面料经销商纷纷赴会采购。组委会特举办项目招商、台湾时尚品牌联合发布和纺织机械、缝制设备新品发布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台湾方面还提供高科技项目与内地企业对接,推动两岸业界在面料业、纺织机械业和市场建设方面合作共赢,为两岸产业交流对接加温加热,为全国各地在海西发展提供合作商机,把两岸的产业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4月18日早上,海博会展会甫一开馆就迎来如潮的人群,面积4500多平方米的台湾馆尤为热闹,这里有600多个展位,占海博会总展位的20%。台湾纺织业拓展会专设了一间展位,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告诉记者,海博会从1998年开始举办,他们1999年就开始参与,十几年来,他们看到这个展会每年都在进步,不但展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石狮是大陆纺织服装的产销重镇,目前这里的服装正不断扩大使用台湾的高档面料和环保面料等,双方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一定会提升彼此的竞争力。今年前来参会的台湾团规模为历届最大,从台湾参展厂商逐年增多的态势就可以看出,海博会这一平台魅力无限,商机无限。
第一次前来参展的台湾胜鸿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前来寻找商机的,该公司的展位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性袜子,董事长萧明村告诉记者,这些袜子采用了电磁波遮蔽、远红外线、银纤维等技术和材料,在台湾卖得不错,但台湾毕竟地方小,听说石狮的海博会是个很大的交流平台,他想借此宝地招揽经销商打开大陆的销路。
台商廖德显已在上一届海博会上尝到了甜头,这次他的彪睿实业有限公司是第二次来展会摆摊,主要展示自主研发的“flycool”透气防水新面料。“上回来我主要是探探路,了解信息,摸清市场需求,这次我就明白该拿什么来展示了,台湾在纺织品研发上有优势,我们要把这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同行分享交流……”廖德显告诉记者,一开馆他的摊位就引来了不少客人,有的人要求把他的防水面料剪一小块带回去,他有点舍不得,“一剪布料缺一角就不好看了,我让他们一一留下地址电话,我回去后把面料样品给他们寄过去,大家建立起联系,展会过后还可以继续合作交流。”
台湾世达缝纫设备有限公司的蔡育铭忙得不亦乐乎,围住他摊位的不仅有顾客还有各媒体的记者,大家都对他们展出的“全自动直驱式高速电子套结机”感兴趣,这台由台湾研发设计制造的缝纫机最高实际操作速度可达3000转/分,比传统缝纫机快25%,是缝纫科技的一项突破。“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管理四五台机器,产能效能都大大提升,这在当前各企业用工紧张的情况下尤其适用,展会还没开幕前我们放在一家工厂里试用,马上就被订走了七台……”蔡育铭告诉记者,借助“海博会”这一平台,他们找到了合作者,交到了朋友,大家携手共同促进技术突破、产品融合、市场开拓,石狮日益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已将两岸的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除了规模宏大的展会,海博会期间两岸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举行海峡两岸纺织企业产业链对接会,邀请两岸杰出青年企业家共同举办“两岸共赢·海博会第三届企业精英辩论赛”,就“两岸经济合作发展与机遇”等话题展开研讨。
风舞霓裳,潮涌两岸。一届又一届的海博会推动了两岸纺织服装产业的对接和休闲服装的发展,在海峡两岸各界人士携手合作和共同努力下,相信海博会必将提升为两岸纺织业的最佳贸易交流合作平台。(林娟 陈尹荔 吴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