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滴水的水龙头
此次调查显示,公共厕所水龙头损坏或漏水的状况令人忧虑,公共场所的节水意识不够普及。
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对福州公共厕所5660个水龙头的调查显示,损坏数量达702个,占12.4%,近五成水龙头未使用节水装置。通过对福州1971名市民调查问卷显示,63.06%的市民表示常遇公共场所水龙头的漏水或损坏的现象,其中44.14%的市民认为是因为自身使用时操作不慎造成高损坏率,也有44.29%的市民认为是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定期进行维护造成的。
厦门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发布的针对厦门公厕水龙头现状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096个水龙头中,损坏或漏水情况占11.13%,有64.41%的水龙头未安装节水装置。
如何解决问题?受访者表示,应加强文明使用的宣传教育、安排人定时检查、设立维修热线供市民举报水龙头问题、安装环保型水龙头。
让你走十分钟就能上厕所
“‘水龙头’尴尬只是公厕遭遇的众多尴尬之一。”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厕所服务系统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公厕的风格布局、品位档次、卫生状况和舒适程度,都将展现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氛围和人文关怀。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已建成城市公厕2500座,大部分独立式公厕免费开放,但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平均每万人拥有3-5座公厕的标准相比,福建全省城市主城区公厕缺口在1000座以上。专家表示,福建省公厕总体上仍处于低标准、低层次、低水平,主要存在“三大尴尬”:找不到——公厕总体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市中心和主要街道的公厕数量与人流量的差距太大,相当部分公厕位置偏僻,标志也不够明显;呆不住——公厕档次总体偏低,特别是县城的城区支路、城乡接合部、火车站、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公厕,有不少还是简易厕所,清洁维护不及时,让人难以立足;用不了——公厕普遍管理不善,设施老化失修,有的经常停水停电,有的水龙头设备污迹斑斑,长期漏水,损耗严重,有的甚至“铁将军”把门,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
作为“五大战役”民生工程之一,“公厕革命”已被纳入福建省委、省政府议程,省政府近日出台了《福建省城市公厕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市、县(区)城区和试点小城镇将新增1050座公厕,确保每个县(市、区)城区新增公厕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建标准公厕。力争实现城区每万人有3座至4座公厕,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左右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将充分考虑男女比例和特殊人群的需要,推广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创建一批生态厕所、科技厕所、人文厕所,把公厕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考核、所需管理费用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公厕管理考核制度。(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吴喜达 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