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3
近日,福建全省农业“五新”新肥料示范现场会在华安县召开。这样的农业“五新”现场会,每年在华安都会召开好几场。华安县仙都镇中圳村茶农林玉火说,通过“五新”示范,农技专家向大家传授技术,应用茶园插黄(蓝)板和悬挂杀虫灯诱杀虫,使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施用生物有机肥,尽可能采用机械采茶、机械修剪、喷灌、机械喷药,茶叶单产和品质都有明显提高,不但长势良好,叶大、肥厚、质优,而且亩产增长15%,成品茶品质比原来提高一个档次,每亩可增收1500元左右。

“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简称农业“五新”。像华安茶农这样因“五新”受益的例子在福建农村比比皆是。“五新”在福建全省广大农村推广,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五新”推广成效显著只是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福建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升级。

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五新”、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示范等项目,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高。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6.87万吨,亩产达361公斤,比2005年(下同)增长10.7%,年均增加9公斤,比“十五”期间年均2.8公斤的增速水平大幅度提高。许多福建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食用菌总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二、一位;茶叶产量和面积分别居第一、三位。

“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的《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也加快推进福建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2009年,福建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达1504个,占福建全省村总数10%;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均居全国前列。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09年底,福建全省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数达35家、省级重点及省部门级龙头企业数达441家。福建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400多个,销售收入1700多亿元,带动农户600多万户。累计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7个、加工创业基地13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10家,扶持60家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为加快福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壮大加工业规模实力提供更有力支撑。

福建省还建成福建全省动植物疫病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覆盖福建全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步伐加快,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全面建成,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县各级质检机构已初步建成75个。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农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2009年 2010年 2005-2009年 2005-2009年

实际数 实际数 规划数 增长% 年均递增%

耕地产出率 元/亩 2484.97 3017.30 2900 7.7 1.9

农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 19623.68 31954.40 22100 23.2 5.4

农产品加工产值 11.8 3.0 2.5 66.1 13.5

与农业产值比值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1000 11751100 17.5 4.1

农业综合 % 14.5 25.2 27.6 73.8 14.8

机械化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450 6680 550038.68.5

农业技术人员占 % 0.2 0.20.5 00

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李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