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评揭晓 福建两街道入围(图)

来自:www.fjta.com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9

泉州市中山路

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近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已完成初评,共有15条街道入围,其中包括泉州市中山路、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为发掘、提升中国城市名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对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建设,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活动自2009年10月启动以来,全国共有200余条街道(区)申报参评。现已完成初评,进入公众投票阶段。下一步,组委会将结合专家评审与公众投票结果,最终选出10条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据悉,10日起至5月10日,公众可以通过邮件投票、网络投票、短信投票的方式,对经过初评入围的15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投票。组委会讲根据专家和公众的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第二批十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据了解,移动用户可编辑dp026、dp079发送到1066566652,联通用户、电信用户编辑dp026、dp079发送到106651071投票支持漳泉州市中山路、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市民还可进行网络投票,点击http://www.ccdy.cn/node_1561.htm为泉州市中山路和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投出自己宝贵一票。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以政府支持、民间主办、专家和公众投票参与的方式,旨在将当代中国城市中历史遗存保留完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广泛社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与发展活力的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地介绍给公众,展示给世界。本活动秉承“记录 保护 弘扬 传播”的宗旨,立足于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遗产保护,展示我国城市在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中形成的个性与魅力。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于2009年举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去年6月,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福州三坊七巷,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相关链接——

  泉州市中山路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泉州老街区。中山路共分为三截路段,涂山街头以南至新桥头称中山南路,涂山街头至钟楼称中山中路,钟楼以北至华侨新村模范巷口称中山北路。这里一直是泉州最繁华的商住街,人烟辐辏,生意兴隆,也是“老店号”最集中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有柱廊式骑楼可作遮阳避雨人行道,建筑风格糅合南洋和闽南传统特色,是泉州人民和海外侨胞感情血浓于水的实物见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还保存有这种建筑风格的街道。因此中山路是泉州籍侨胞寻根谒祖、思乡、爱国的亲情信物,是侨乡的象征性建筑。

  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包含明清石牌坊及漳州文庙等两处国家级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台湾路与香港路是以前店后坊上住宅的“竹竿厝”建筑为主的传统商业街,但两者建筑风格迥异,香港路为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而台湾路则是典型“中西合璧”的非骑楼式,其代表建筑“万圆钱庄”“新生布行”等著名老字号商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店铺经营模式、小吃制作手艺等都是这一历史街区不可缺少的、具有灵性的“精神”与“物质”象征,也是区别于其他街区的特色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