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举福建全省之力支援彭州市灾后重建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5

彭州市灾后重建的永久性安置点——磁峰镇鹿平村鹿鸣河畔 严永聪 摄

2008年6月中央确定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科学组织、精心实施。按照中央“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经过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圆满完成各项援建任务,为彭州市灾后重建和长远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里成立了对口援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组织福建全省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彭州,并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援建活动,各设区市和有任务的县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福建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援建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援建工作,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国最早明确社会捐赠资金不计入1%的地方财政性援建资金。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对援建工作都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指示;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福建省政协领导多次在援建重要时期亲临彭州市灾区,检查指导对口援建工作,慰问灾区群众和援建人员;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援建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桦先后六赴彭州灾区,指导制订援建规划、确定援建项目、看望援建人员、推进援建工作;各设区市党政主官都亲赴彭州检查指导援建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援建工作提供坚定有力保证。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福建全省人民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献血,许多下岗职工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当起了志愿者。福建全省募集资金达13.95亿元,物资折合资金2.87亿元;共有7000多名民警、医务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赶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为了完成过渡板房生产任务,许多厂家主动扩产,转产生产量超过同期产能的三倍,并调集最好的施工队伍前往灾区日夜安装,提前完成中央下达的3.65万套板房建设任务;在对口援建阶段,只要灾区需要,地震地质、规划、桥梁、建筑专家和卫生防疫人员都第一时间驰骋支援;派员单位为了让援建干部安心工作,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创造工作条件、解决家庭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形成了援建工作强大合力。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福建省对口援建从制订规划开始,就提出民生优先,首先解决灾民住房、用水和灾区进出道路问题,重点突出灾区学校、医院、广电和社会福利设施等民生项目,援建后期剩余的援建资金也主要用于涉及民生的重灾区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福建全省33.4亿援建资金全部用于灾区最急需的地方,其中用于民生项目的达87%。同时注重多渠道、多方式援助。全部受灾农户搬进新居。援助12亿元,支持农房重建6.98万户,受灾居民全部搬入新居,并维修加固农户12万户。急需基础设施迅速重建。投资9亿多元,建成43个项目,其中桥梁6座,公路25条,供水设施9项,第一时间解决了重灾区用水、通路问题。公共服务设施短期恢复。投资10亿多元,建成100个项目,其中学校、幼儿园41所,医院、卫生院6所,文化、广播电视项目22个,社会福利设施26个,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学校、医院、广电设施的正常运转。多形式援助成效显著。举办14场大型就业援助招聘会,提供6万多个岗位,组织赴福建异地就业2131人,施工企业就地转移就业2000万人,增加了灾民收入;投资1亿元,支持闽彭产业园项目2个,已有26家闽籍企业在彭州落户,投资60亿元,扩大了闽彭产业合作;组织选派医疗防疫人员八批619名开展医疗援助和卫生防疫工作,治疗了一批伤员,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选派两批38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彭州市开展支教工作,协助当地恢复教学、培训教师;派出公安干警两批共269人支援彭州,维护了当地治安和交通秩序。

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在汶川大地震半年之际,就有两个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小渔洞大桥建设提前半年,赶在“5·12”一周年竣工,竣工仪式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2009年8月,在18个援建省市中第一个实现援建学校整体移交;2009年底,实现所有“交钥匙项目”开工、100个项目竣工;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基本完成援建项目工程建设任务;2010年9月,全面完成“交钥匙项目”竣工决算任务。项目工期比定额工期平均缩短25%,实际投资比规划投资节省1.9亿元。共有17个项目获得四川省优“天府杯”奖,在18个援川省市中居第6位。其中10个项目获得“天府杯”金奖,居第3位,所有中小学和医院项目都获得四川省优“天府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的要求。

队伍制度建设有力。成立了省前方指挥部和各设区市分前指及党组织,设立了监督组,省里派出140名援建干部、10名纪检监察干部进驻彭州。两年多来,省前指带领省市两级140多位援建干部和上万名援建者,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昂扬斗志,克服远离亲人、水土不服、饮食不惯、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住板房、战酷暑、迎凛冽,全身心投入援建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发扬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被灾区人民誉为对口支援的“海西速度”和“海西精神”。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包括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监管、援建人员自律的制度,形成了以“三个严防,三个力争”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管资金”;把前方指挥部作为加强援建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特殊党校”,把援建灾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和提升人生价值的“特殊考场”,进驻彭州的纪检监察人员,全方位监督服务保障援建工作,从而在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廉政建设、干部锻炼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在援建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许多援建队伍和人员被授予全国、省级先进称号,充分展示了八闽儿女的风采。

福建省援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中央坚强领导、闽川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福建和彭州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全体援建人员团结拼搏的汗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援建工作体现出的众志成城和援建人员展示出的爱拼会赢精神风貌,正是福建跨越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财富,值得各行各业学习。当前,援建工作即将画上圆满句号,长效协作随即拉开新的序幕,我们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两省之间的长期交流合作,闽川两地必将在互助互学、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