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复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组织力量对被洪水冲毁的农田进行垦复;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严重受灾县倾斜;优先安排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台湾农民创业园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被冲毁的钢架大棚的重建和新建。组织开展养殖池塘、网箱和水产种苗场等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优先安排标准化池塘改造补助资金,尽快恢复渔业生产。加快林区道路危桥及塌方路段的清理;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和苗圃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重点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野外生态监测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抓紧修复受损的粮食仓库及有关附属设施;对粮堆上层未浸泡粮食进行“剥皮”移仓处理,对下层水湿粮尽快组织加工,及时处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作饲料粮,减少库存粮食损失,抓紧从外地调拨粮食,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在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方面,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及时补种绝收的早稻、早中稻田及水毁秧田,对沙土冲压一时难以复种水稻的,改种玉米、大豆、甘薯等旱粮,做到不空田、不荒田;对病虫比较严重的乡村开展统防统治,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调剂,尽早把救灾种子送到农民手里。在最短时间内帮助灾区扩大水产苗种的生产规模,将今年未下达的增殖放流资金部分用于生产苗种向灾区供应,以最低的价格向灾区养殖户供苗;加强水质和疫情监测,防止水产养殖病害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调剂造林苗木,确保今秋和明年的造林苗木供应,及时做好新造林地的苗木补植,争取年内完成造林更新。
在烟叶生产水毁工程建设方面,按照所有水毁工程在2011年3月烟叶移栽前完成修复任务的目标,倒计时安排,将排洪渠、防洪护岸及桥梁等工程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三十年一遇”。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广开门路,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务对接活动,拓宽受灾群众就业创业渠道;认真做好灾后保险理赔,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明确时限,及时核实,及时发放理赔款;加大对灾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将受灾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恢复生产的贷款需求优先纳入贷款支持范围,适当降低受灾贫困户的借款条件,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记者 潘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