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9
在人们印象中,许多圩场占道摆摊,又脏又乱。去年,三明市文明办牵头开展“文明圩场”创建活动,把所有涉农、涉文部门纳入其中,确定了12个市级示范点,14个县级示范点,70个乡镇开展创建活动。各圩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300万元。昔日脏乱差的圩场,通过文明创建,如今成了农民朋友享受精神食粮和获取惠农服务的平台。

三明市的这一实践创新,是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中作出部署和要求。几年来,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三农”中有序推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近年来,福建省把创建文明村镇、家园清洁行动、 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细胞工程”,扎实抓好每一项创建活动。

文明村镇创建突出抓了惠农政策运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活动。如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从移风易俗开始做起,村里成立了腰鼓队,改变了以前中老年妇女习惯扎堆道东家长、西家短的陋习,队员们说:“如今大家都争着参加村里的百人腰鼓队,我们每天傍晚腰鼓一打,汗一出,晚上回家睡眠好,还有益身体健康,哪有时间再做那些无聊的事。”通过文明村创建活动,该村90%的农户被评为村级文明户,蓉中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龙岩市重点扶持不同乡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一村一特色”、“魅力乡村”、“特色乡村”创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内涵。

几年来,福建省涌现了3个全国文明县城、15个全国文明村镇、33个全国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和全国道德模范王树先、徐丽珍、罗成财等一批先进典型,为海西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结对共建务实有效

福建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共建作为联结城乡、以城带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促进支农助农落到实处。

福建全省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单位和窗口,积极参与文明春风暖万家、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各类结对帮扶活动。各级文明办建立结对帮扶和共建带创活动机制,引导社会团体、民办机构、中介组织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主动参与各类创建活动。同时,积极拓展军警民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涵。

漳州市组织359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00个重点村挂钩共建。目前,100个创建重点村中,村财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65个,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验收的有75个,通过省级绿色家园示范村验收的有30个。

泉州市总结推广晋江“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做法,目前全市有51个乡镇的98个村与154家企业结对,计划投资6亿多元支持新农村建设。

厦门与龙岩区域共建,在龙岩推进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长汀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已动工兴建,新罗苏坂乡、雁石镇;永定下洋镇、武平象洞镇、连城宣和乡5个区域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心项目开始动工新建。泉州与三明区域共建,投入1000多万元援建三明5个原中央苏区县社会事业,成为福建省山海协作、共建文明的典型。

实践创新层出不穷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和推动。

为推进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合力,今年3月,福建省创新形式,建立了福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是推进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组织。主要职责包括定期通报惠农政策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5个方面。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31个,每个成员单位也都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职责。

在实践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之举数不胜数。长乐市以建设公共文化为平台,推进乡风和谐文明。全市城乡建成了40多个文化展馆以及200多个市镇村级主题文化公园,全市镇乡、村居600多个不同规模的文化中心、礼堂、老人活动中心和“两室三栏”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走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路。

类似的实践创新还有十进农家、文明示范五榜等。几年来,这种实践创新给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阅读